周末、微信好友问我:很不喜欢当下的工作,每天都在逼自己,该怎么办?
我说:如果感觉不行就say no,如果勉强自己去做,你就要明白,这就只是一份为了赚钱的工作。
对方诧异:难道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1
你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我在不同场合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发现多数人仅仅是为了赚钱。通常,这些人感觉工作忙碌,无聊,很难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那么,既然工作为了赚钱,可以赚钱的工作那么多,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呢?有什么特别和不同呢?
纪录片《寿司之神》中的小野二郎,在繁华的东京CDB小店中,不慌不忙,手法娴熟但却用心缜密的做着寿司。
这样的寿司他做了75年,90多岁高龄的他,像一位第一次制作寿司的孩子,认真投入的表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2
我好奇:是什么让一个人坚持做一份工作75年,却毫不厌烦倦怠?答案绝对不是为了赚钱,那是为了什么。
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一定是有动机的。不同的动机推动我们做出不同的行为,但这些动机的推动力常常很短暂,能推动一个人坚持75年做同一件事的是信念。
信念是我们认为事情应该是怎样,或事情本身就是怎样的主观判断,可以说所有的信念都是一种判断,这种判断非常要命。
二战期间,德军抓住一位盟军飞行员,将他的双眼蒙蔽,双手反绑在椅子后面。用冰块在手腕上划了一下,然后发出滴水的声音,并制造了血腥的味道。
数小时后,这位以为自己被割腕的飞行员,竟然真的死了。
没有真正的流血,为什么会死亡呢?
因为这位飞行员完全相信自己正在流血,而且自己很快就会死去。这个信念最终导致,身体真的出现了失血的状态,因而死亡。
实验是真是假,未曾考证,但信念确实对一个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试想: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手中的手机会突然爆炸!你有没过这种担心呢?如果没有,那是因为,你的信念是:这样的事是不会发生的。
但如果你用的这款手机,最近有多起爆炸事件,那么你的信念就是:它有可能爆炸。
这样,你会完全不同,尽量远离或不用这台手机,即便用也是心惊胆战,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
你看,相信事情应该是怎样,或事情本身是怎样的这种主观判断,这种内心的判断,悄无声息的支持着你、甚至操控着你,让你在同样的情况下,有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3
无论你觉察到与否,信念都影响着你的思想、语言、行为、生活和人生。
很显然,我们任何一个中都有一些正确的信念,也有一些错误的信念。
比如小时候,妈妈告诉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要嫁一个勤劳上进的人。女孩心中有了这个信念后,真找了这样一位男士结婚了。
但三年后,她却离婚了,因为丈夫天天拼命工作,根本不顾及家庭和她。
信念常常是潜意识的,只有当信念受到挑战或冒犯时,我们才会主动去反思。
如果一个人在不良经验后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信念,就会有更好的行为和生活;
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意识,而是不断的埋怨别人,埋怨环境,就使自己不断陷入错误信念的泥潭之中。
这种能够有意识的反思自己信念的能力是信念感。
很多人只是以为工作是赚钱养家,抱着这样的错误的信念,结果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找到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不断的抱怨中度过。
简单点看,我们一辈子就做了三件事,睡觉、工作和经营家庭,很显然,工作不仅是赚钱这么简单,如果抱有这种信念,却没有反思的意识,无疑是危险的。
4
信念,本是一个人取得丰沛成功人生的工具。
如果以牺牲自己的人生和成功,去维护一个信念,其实是将自己的人生意义等同于一个工具,本末倒置了。
真正有信念感的人,能超越信念,并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信念系统,这种自我感知和进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软能力。
那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这种信念感呢?
1、主动管理自我信念
一个人会有很多信念,这些信念多不可数,但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定义式
确定一件事与另一件事的意义相同,比如:不等他回来就吃饭是不尊重他
第二类:因果式
一项事物导致另外一件事物的发生,比如:因为没有你的帮助,所以失败了。
第三类:规则式
事情应该是怎样的,可能性多大,以及自己的主观愿望,比如:这么做一定会失败(可能性);我要取得成功(主观愿望)
有意识的感知和识别自己的这些信念,是提升信念的非常关键的一步。
2、主动定期反思个人经验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主动的反思自己行动背后的信念,并根据行动反馈,不断调整优化信念非常必要。具体的可以按照三个步骤展开:
第一步:识别信念
每一个行动别后,可以有多个不同的信念,这些信念合集,促成了当前的行动,比如妻子是否应该每天等待丈夫下班回来后,再吃饭:
不等他回来就吃饭是不尊重他。(信念1)
自己先吃是更好的照顾自己。(信念2)
第二步:统一信念
自己长期晚吃饭,胃不舒服,带着抱怨情绪,不能和丈夫很好的相处,这才是不尊重彼此。
第三步:修正信念
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才值得被爱。
通过简单的三步,能够有效自我修正信念,而不是被信念所操控。
3、观察借鉴他人的经验
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反思形成的信念,过于自我,而且试错成本非常高,能通过别人的经验来修正自己的信念,是非常必要的。这要求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别人成败背后的信念。
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常常会把别人的信念当作鸡汤,是不是鸡汤关键要看,别人的这个鸡汤,能不能和自己的信念系统统一。
尾 声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对应的动机和信念,多数的信念是潜意识的。
而在那些重大、持续的行动上,需要显意识层面的信念支持,比如小野二郎能坚持75年做好一份寿司。
这个显信念,就是信念感,是一个人的核心信念。
把仅有一次的人生,全部交付给潜意识的信念,或许是人生最大风险。
觉醒并超越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念感,借用信念感这一人生工具,去管理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许才会在人生的终点,不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