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我从健身房的力量区回到了瑜伽垫上。往日的熟悉感,依然亲切。
犹记初习阿斯汤加时,我手忙脚乱的勉强跟上老师节奏,当时内心的想法是阿斯汤加太粗旷,流动太快,根本来不及体会和调整。然而现在看法变了,越练越能体会到它精微细致的一面。不是阿汤粗矿,而是当时我的感官虚弱,心智粗拙。
关照每一个当下,仔细体会下犬时骨盆的转动、背部力量的推送;鸟王式身体左右的对抗,平衡的感知;狂野式胸部的打开,脊柱的后弯……对于老师来说,这些基础的体式,在她们每天的生活中不断重复好多遍,早已模糊不清。但对于我来说,却意义非凡。
当我看到高手轻盈飘逸的穿越,忍不住尝试,当我头倒立还不稳就想着手倒立时,老师圣哲般地发问:“练会了手倒立又怎样呢?”
在完成人生的第108遍拜日式,我终于有了一点点感悟。阿斯汤伽不是一项不断解锁各种体式的进阶运动,它是一项自我认识的有效工具:每天回到同一位置,无所期待、没有评判地持续练习,有朝一日纠结的情绪终会瓦解,固执的部分会获得解放。
当我在站立手抓脚趾中摇晃不稳时,船式中腿伸不直还发抖时,后弯中呼吸急促虚弱无力时,迸发出来的努力坚持和耐力,将会是我面对生活困境最有力品质。
当我开始试着用体位法练习中获得的觉察力,去觉察大脑中升起的每一个念头和情绪时,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生活的态度。
无关乎年龄,在冥想中放下一切,放松自己,缓慢的节奏中,深长的呼吸,释放所有的躁动。
学会接受身体的不柔软,从而虔诚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瑜伽才真正发生。
最后引用泰戈尔《吉檀伽利》的一小段诗,希望每个有心修习瑜珈的人都能喜悦圆满:
莲花盛开的那天,唉,我的心魂飘荡却不自如。我的花篮空空,花儿一直没人理睬。
只是时不时一阵忧愁袭来,我从梦中惊起,感觉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迹。
这朦胧的馨香使我渴望得心痛,似乎是夏天热切的气息在寻求圆满。
我那时不晓得它离我那么近,而且是我的,不知道这完美的馨香早已在我深心绽放。——泰戈尔《吉檀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