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茶 想一些人

喝一杯茶 想一些人

麻辣姬丝


朋友送了一包新茶,西湖龙井。坐在电脑前,静静地给自己泡上一杯,用透明的玻璃杯。我喜欢用玻璃杯泡茶,可以在外面看到茶叶翻滚,舒展。我大概是属于驴饮的人,对茶的色彩,现状等更甚于茶的内涵。

品茶要有气氛的,似乎最适合的是在雨天,古庙,高人,下棋品茶。这好像不是凡人的生活。而我只能在电脑旁泡杯茶,以前是花茶,据说放辐射。今天就是龙井茶,很有诗意的名字,咱也附庸风雅一下。你可以没钱,但不能没格调。

水缓缓地泛绿,透明,茶叶都浮在上面,两瓣一尖,茶叶太多了,有点苦味,但真是这苦味,却能琢磨出清香。

真是踏春的季节,在茶园,一面喝着茶,一面看着茶农采着茶叶。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有没有学农这个项目,我们那时候,去满觉陇采茶叶是学农的必修课。杭州老炮儿们,一面在农家乐喝茶,一面和老板说:“我们小学学农采茶叶,一天能采2斤。”旁边人不服气地说:“2斤算啥稀奇,我能采5斤。”前面的人反驳说:“我采的是明前茶。”

“我也是,不信我问问我同学,我们刚小学同学会过”另一个掏出手机。老板娘笑呵呵地倒茶,来的都是客,她可不想去揭穿他们的记忆失误。

我以前也以为我们采的都是明前茶,听我朋友(满觉陇的茶农)一说才明白,不可能让我们小学生茶明前茶。明前茶珍贵,只有熟练的采茶工才能做。我们那时候是野营拉练和学农合一起,徒步到满觉陇,下午劳动,在哪儿住一晚,第二天下午再徒步回校。我们是大礼堂打通铺,不会是乍暖还寒的清明前,至少得5.1后。但是,那过去的终将成为甜蜜的回忆,满觉陇采茶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那时候满觉陇还是生产队,我们行军到满觉陇。就在大礼堂前席地而坐,听生产队长给我们讲几句话。然后各班,各组由生产队长带着,划片采茶叶。这时候的菜叶有点老了,很好采,我们背着背篓,很快就可以采上小半篓。开始的新鲜劲过后,后面还是有点辛苦的,休息的时候,村里的老农就会给我们讲忆苦思甜。

在村民的灶台上,我们做了简单的饭菜,食材是自己带去的,很简单。那时候的孩子都是家务能手,做一顿饭菜是小儿科。吃完晚饭,我们就在大礼堂打通铺,女生在里面,男生在外面。

那天晚上,我们感觉很新奇,都兴奋得睡不着。突然,外面有人惊呼:“着火了,快去救火。”男生们马上冲了出去,女生们吓得抱成一团,趴在窗口。男生跑得快的,拿了门口的水桶,更多的都是拿了饭盒,装了水,跑去救火。火灭了,才知道原来是虚惊一场,是村里为了杀蚊虫熏的门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这救火写进了学农日记,那些救火的男生都评上了学农积极分子。

第二天,回校的时候,生产队长给我们一小包油纸包着的茶叶,说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带给爸爸妈妈。这是我们第一次收获,大伙儿特别开心。回家的时候,当然也给自己泡上一杯,有点微苦,回味却有点甜。杭州的孩子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爱上喝茶了,杭州人只喜欢绿茶。南货店有茶叶买,价格不贵,我们就自嘲得是劳保茶。当然也有放在橱柜里的茶叶,那是拐弯抹角弄到的龙井茶,一般都是招待客人用的。

自从几年前的小学同学会后,同学们很少联系,很长的时间里,我偶尔发个节日短信,连脑筋都懒得动,就节日快乐,我很少收到回信,真如,有句话说的,得意者朋友多,失意者朋友少。现在都微信了,我连短信也懒得发了,就这样慢慢地淡了下来。除了少数几个来往的人外,基本上不联系了。

喝一杯茶,想一些人。又是一年踏春的日子,杭州人总喜欢成群结队去农家乐喝茶聊天。我朋友说,等过了这月,谷雨后,叫我们去采茶叶玩,好啊,我期待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松风出竹炉,梦成水火战。 新芽适开封,昏睡不待遣。 为子手瀹尝,三嗅复三咽。 中有参寥禅,风味得正见。 ——清朝·...
    茶诵阅读 11,553评论 1 19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3,008评论 0 7
  • 近来,又是江南采茶季,得利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上我也算是一个伪茶迷,很多的朋友找我问茶叶,不过茶叶解释起来很麻烦,...
    格格乌阅读 4,522评论 13 13
  • 迎着朝阳, 拖着疲惫, 川流不息中, 路过了许多个 人生。 许久没有听过 关于梦想的故事, 抖一抖 颈椎病或关节炎...
    天狼明月刀阅读 1,288评论 0 2
  • 想要强制静心,唉,每次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晚安,好梦
    我会发光啊idol阅读 1,27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