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自永乐“靖难之役”开始,讲述其主要功绩:北征蒙古,南讨安南,郑和七下西洋等—清明的“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
本篇关键词:帝王功绩之修书/《永乐大典》/解缙/王艮
第二章 帝王的荣耀
>> 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位伟大皇帝的功绩
一、修书——《永乐大典》。
倒叙 解缙
>> 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指挥纪纲下达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他要请自己牢里的一个犯人吃饭。这个囚犯就是被称为明代第一才子的解缙,《永乐大典》的主编者。这一年,他四十七岁。
>> 解缙,洪武二年(1369)出生,江西吉安府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他一举考中了进士,朱元璋对他也十分重视,百忙之中还抽空接见了他。他勇敢地向朱元璋本人上书,针砭时弊,斥责不必要的杀戮,并呈上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太平十策》,
>>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杀掉了李善长,他代自己的好友上书朱元璋,为李善长申辩。
>>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把解缙赶回了家,并丢给他一句话“十年之后再用。”
>> 朱棣已经胜利在望,在这关键时刻,解缙和他的两位好友进行了一次谈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胡广、王艮。他们三个人都是江西吉安府人,此二人分别是建文二年(1400)高考的状元、榜眼。第三名叫李贯,也是江西吉安府人,他也是此三人的好友。解缙、胡广、王艮、李贯都是建文帝的近侍,
>> 王艮比较特殊,他最有理由对皇帝不满,本来状元应该是他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建文帝嫌他长得不好看,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胡广。谈话结束后的表现:解缙结束谈话后,连夜收拾包袱,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胡广第二天投降,第三名李贯也不落人后
>> 王艮, 从容自杀。 国家以貌取人,他却未以势取国。
>> 有一个人看出了他们各自的结局,这个人就是冷眼旁观的吴溥。
>> 投降三人组中其余两个成员的下落。李贯,死于狱中,胡广,官运亨通,与解缙一起被任命为明朝首任内阁七名成员之一,后被封为文渊阁大学士。是明朝第一个获得谥号的文臣,他的谥号叫做“文穆”。
>> 在永乐元年(1403),朱棣郑重地将这个可以光耀史册也可以累死人的工作—修书,交给了解缙。
>> 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他就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文献大成》。
>>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这部大典终于完成。
>> 永乐二年(1404),他在一位皇子的名下押下了自己所有的筹码——朱高炽。永乐二年(1404)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
>> 永乐五年(1407)二月,忍无可忍的朱棣终于把还在编书的解缙赶出了朝廷,远远地打发到了广西当参议。
>> 永乐九年(1411),解缙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进京汇报督饷情况,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私自去见了太子朱高炽。
>> 永乐十三年(1315),锦衣卫纪纲向朱棣上报囚犯名单,朱棣在翻看时找到了解缙的名字,于是他说出了一句水平很高的话:“解缙还在吗?”(缙犹在耶?)在此之前的永乐七年(1409),他说过一句类似的话,而那句话的对象是平安。平安是一个很自觉的人,听到朱棣的话后便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