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邻家小妹,大学刚毕业。她从2016年10月开始写作,三个月的刻意练习和写作投稿,她成为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的写作达人,头条上写三个月,有上百万阅读量,月收入过万。
相信你也有这样的体会:身边经常会冒出一些曾经和你一样平凡的人,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过上了你梦想的自由生活。于是你也加入了“勤奋刻苦”的大军,实现月入过万的梦想。
如今想学到一门技能很方便。各种线上课多如牛毛,给爱学习的人提供了极大方便。很多有志人士加入了学习大军,孜孜不倦投入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时间管理、思维导图、写作、英语、演讲等,学习的焦虑和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
我也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在高速前进的车轮中留下自己的印记。我减少了很多如从前那样吃喝玩乐的时光,放弃了无效社交,顶着月亮学,踏着夕阳学,乐此不疲。一年时间过去,焦虑不减反增,花了钱和时间,但生活却依然如故。我困惑和迷茫,是方法错了还是其它缘故?
北大博士核聚老师在他的“思维编程”课中提到“目标法则”:你一定要问自己,学习究竟为什么:为了钱?为了找学习的感觉给自己安慰?为了名望?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停下学习的步伐,追问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厌倦一成不变的生活,想改变目前平庸的生活,垂垂老矣时,回首过往有生动的故事,有丰富的人生。想给父母最大的安全感,想让父母以我为豪,想做出一番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尽量少留遗憾。
有了这个目标,“以终为始”,我把这个大目标拆分成五年、一年、半年、一个月、一周、一天的小目标去完成。想象自己五年后向往成为什么样子,倒推理想中的自己需要现在去做什么。
很多人都说,如果你不知道该学什么,那就学演讲。演讲可以锻炼胆量,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于是,我把演讲和写作当做敲门砖,刻意练习。
看了很多教演讲的书和视频,如果不落实到实践中,不去参加演讲活动,不霸占舞台,仅靠看几本书不可能提升演讲水平;看了《成为作家》等写作教学书籍,不动笔,永远写不出有内容的文章。
我写作能力提升的刻意练习:背千字文,背字典,练习句子改写,长句改为短句,如何让文章有画面感,看文学大家的作品,让文章有韵味。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围绕主题用什么样的故事来支撑,文章段落之间的结构怎样:并列、递进……
很多技能都是刻意练习出来的。
找准目标,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把大任务拆分为小任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定时反馈,找行业内老师和高手指点,及时改进。
三线城市的程序员逆袭成自媒体大咖的彭小六讲他的学习方法:从自己的根据地出发,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结合自己的优势,想象未来5年的状态是什么,按照5年的规划,有目的去学习一项或几项技能。
根据需要去学习,用最小可运行知识,支撑当下的学习,那些学完立马就能用的。
比如你想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一个时间段内找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大量泛读,挑选出好的几本书精读,这个时间节点专注于学习心理学,定期输出。讲给别人,或写成文章。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像洗澡、洗脸一样去“洗脑”。我们应该终生学习,跟上这个时代。有目的去学习,会让学习更有效率,更专注自己的学习。
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 村上春树
知名导演伍迪 艾伦从影40年,每年写一个剧本,每天坚持写作、吹单簧管和锻炼。他的高产秘诀就是“像鸵鸟一样”,不被外界打扰,持续而专注地工作。
“大成若缺”。生活中没有完美的平衡,你不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得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按照smart原则,设定目标,可量化的、看得见的目标。
人生要丰富,不能只是热闹。
成年人带着目的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长处,让优势尽量呈现出来,吸引到更多的资源和平台,链接到更多的机会。
一直在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抱着必成的信念,付诸行动,而不是半死不活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光芒万丈,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