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记》(一)小男孩的宝藏

第一次听说简书是在大二的时候,一个学姐经常在QQ空间发状态,也点进去看过几次,那个学姐是个很文艺很有古典气质的女孩,所以心里也觉得简书可能也是一群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上学的时候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也发过一些自己的碎碎念,从来没有成体系的东西,杂乱无章不知所云,只是晚上睡不着深夜呓语。

对于文字的青睐是从小学开始的,西北山沟沟里的农村,最大的娱乐设施就是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还经常没信号收不上台。我妈管的紧,也没机会和其他同龄人一起上房揭瓦,无聊时就在家里翻旧书看,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周刊、故事会、叔叔上学时的语文课本、爷爷年轻时的党员刊物、支部故事、破损不全的旧小说……基本只要家里我能找到的带字的纸片儿没一个放过的,那时候的阅读欲望是最纯粹的,没有目的只是单纯的想看。不管什么类型、篇幅长短、能不能看懂,都一股脑儿摞在枕头边,吃饭看,上厕所看,放学回家走路也看。

因为年代比较久,而且都是从阁楼、旧柜子、烂货堆和炕席底下翻出来的,所有的书基本都是泛黄发霉破损不堪的,很少有哪一本是从头到尾没缺漏的。我对金庸印象最深刻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就是偶然一次从阁楼的灰尘堆捯饬出来的,没头没尾,从牛家村托孤开始,到桃花岛三道试题结束,中间还经常有被撕掉一半的烂页。当时的我就像找到武功秘籍一样高兴坏了,捧着半本脏兮兮的残卷读了好几遍,到现在还记得中间有两页黄蓉的彩色插画,那时真的惊为天人。

一直耿耿于怀黄岛主给出的三道试题到底是什么,欧阳克和郭靖到底谁赢了。虽然后来在电视剧中了解了剧情,但丝毫没有降低我想看小说描写的欲望,反而更加好奇。可惜后来十多年,有条件购买纸质书了却没了当年那份热枕和期待,只是在某个睡不着的凌晨读完了电子书版本,甚至有些失望。年少时日思夜想的剧情终于看到了,感觉也就那么回事。有些“满足”,延迟了也就失去了喜悦。

总是感觉书不经看,存货看完了就又趁大人们去地里干活,在各种犄角旮旯翻箱倒柜搜寻“宝藏”,我妈常说“老鼠窟窿都搜寻到着”(“到着”是岐山方言,指周全细密不放过细节)。小小年纪也学会了藏书,专门弄了一个小柜子放着。农村几十年前那种老式木柜,一米左右高,上面是抽屉,下边是柜子,本来是放鞋子和杂物的,因为柜子太矮,又很深,每次取进放出都要跪着甚至趴在地上。我丝毫不觉得累,每次翻看整理这些破烂旧书,都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按大书、小书、画册、有意思的、看不懂的分类,边整理边看,大大小小就二三十本,眼看着太阳都没了,一后晌都整不好。

后来看网络小说时,每次看到在金币堆里打滚睡觉的巨龙,都能想到小时候的自己。我也曾有一堆“宝藏”的啊。

2020/02/11.《翻书记》(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