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何必听着别人的故事流泪。
请你盛开,当盛夏来临。
阳光透过云层,如瀑如纱。人生如梦,终归一场荒唐。
欢笑吧,幸福的日子终究会到来。歌唱吧,美丽的未来不会一直很遥远。
人生而已,除了生死,其他都不过是琐事。
关于孩子的叛逆,我想说说我的观点。
叛逆,这个词,说的人通常是大人。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哪有什么叛逆?
所谓的叛逆,只不过是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有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开始树立自己的世界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大人们说孩子叛逆:不听话,犟嘴,对抗,甚至对立。
我想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一下。在孩子“叛逆”前,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大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一棵树,大人说是松树那就是松树,说是杨树那就是杨树。孩子不会去思考,这棵树为什么就一定是松树。
等到孩子从大人从学校从社会上吸取到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后,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面对同样的一棵树,他们不在局限于大人们的说法,大人说它是松树,那它怎么不能是一棵柏树?
在孩子问出这棵被称为“松树”的树为什么不能是“柏树”的时候,大人们有限的学识让他无法回答,进而产生出了“这孩子怎么不听话”的念头。在他们心里还在认为自己说什么孩子就应该听什么。
他们却忘了,孩子是会成长的。当孩子“叛逆”说明他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时候的家长,不应该去对抗这种叛逆,而是应该去引导“叛逆”的走向。
就像那棵树,在面对它为什么不是柏树的问题时,家乡应该用松树和柏树的特点对应着告诉孩子,松树有松树的样子,柏树有柏树的形状。树与树直接有很大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也一样是不一样的。
当你从孩子的角度看过来,你会发现,原来所谓的叛逆,正是孩子真正成长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