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日常生活中称不作正餐而仅起充饥作用的小吃食物谓“点心”。《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看到林黛玉面容消瘦,似有营养不良的可能,出于关切,劝说她要“一日三餐多饮食,饥时常把点心用”。其实,旧时农耕社会,大户富家多有佃租收入,公子小姐整日无所劳碌,优哉游哉,吃饱了饭菜不运动,消化功能相对差些,所以,一般大人家的就餐安排是一日两餐,中间上的是点心。当然,有钱的任性也会在一道点心显示出来的——今日莲心八宝粥,明朝赤豆猪油糯米糕,只要宝宝开口,天天翻花样也无啥稀奇。而大凡那些公子哥儿正餐得戏罢戏,却情有独钟于那道花样点心,所以,即便一天到晚的在外面花花世界闲逛散性,到了下午两点模样,必定会回转家里,到厨房间找帮佣老妈子讨要点心吃的,因而,老太太若放心不下宝贝心肝的下落,只须下厨房问一声“小官人点心用过没”即可,若回说已经“用过”,一颗忐忑的心即可安胸落肚。
说道这许多闲话,更有必要交代一下这“点心”的出典。话说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势头凶猛,逼近距离浙江临安(今杭州,南宋首都)不远的苏州平江府,却在姑苏西北郊的黄天荡遇上劲敌、折戟沉沙。南宋名将韩世忠黄天荡巧布奇兵,待金军进入荡心伏击圈,当即鼓声雷动、号角齐鸣、旌旗招展、箭矢如蝗、战舟竞发,直杀得金军喊爹叫娘,落水者无数,被俘者无数,投降者无数,长久以来不可一世的狂妄气势,瞬间急转,毕现败军之阵的狼狈不堪。为表达对抗金爱国将士保家卫国、大获全胜的祝贺与感激,苏州四乡八路的老百姓,战后,纷纷家制了各式糕饼,箪食壶浆地来到韩世忠军营送上,让战士们品用,以表达人民群众对爱国抗敌好儿郎的“一点爱戴心意”。从此,“点心”一说,就不胫而走,以其美好的感情附加意,名正言顺地活跃在苏州百姓的语言交流圈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