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的系统医药学派,把癌症临时分为六期;这并非现代西医学权威的癌症分期,而是为了治疗方便,于传统中医临床使用。
第一期:癌细胞已经产生,但还处于分散或游离状态,没有聚集为肿块,即没有“积聚”;但却以种种病因与条件,其数量在缓慢、或急速增长,其增长数越来越多的超过被免疫细胞吞噬的数目。其存在过程不能被一切现有的现代化仪器检验,予以证实。
第一期的诊断与预测指标为:阴阳脉及望、问、闻、舌诊的合参。
生命系统群的运动,不离始终贯穿六期阶段的阴阳脉,阴阳脉提示癌的存在,其表现近似于现代物理学的对称性原理与对称缺失原理。阴阳脉后面再讲,更具体的可参见待出新书《传统中医脉学脉诊》。
第二期:分散、游离的癌细胞,开始互相吸咐,聚集构成癌体肿瘤,但体积极小,检验设备依然查不到。专家说几十万个至百万个细胞聚集成癌肿,也不过针尖大小。
第二期的诊断与预测指标可在第一期基础上增加:癌肿分泌液可能使血液中相关指标偏高,比如甲胎蛋白,CEA, CA199等。
第一期和第二期,两个时期称之为癌前期,其延续时间可能几年至几十年。癌前期的癌症治疗,都属于治未病的阶段,易治。
第三期:单一癌种形成,并已经被现代医学检验出来,包括切片活检等予以确诊。
第四期:已被切除的癌肿复发,或转移形成多处癌肿,病人属于可代偿时期。
第五期:经过治疗以后,不同名目、性质的癌症普遍复发,或同时多处转移,可能具有弥漫性,浸润性或粟粒性,但病人饮食睡眠大体正常。
第六期:同上述第五期,但是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几乎不能饮食、或昏迷不醒、或不能入睡,体型急速消瘦,甚则呼吸阻塞、或心肺肾功能衰竭、或身体局部疼痛,或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等。
第三期至第六期治疗,属于治已病的阶段,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