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曹文轩的《草房子》已经读到第四章了,前面先是秃鹤让我们笑,让我们乐,感觉童年的孩子有哭有笑,乐趣多多。
再后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命运多舛的纸月,作者却塑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女孩实在让人佩服;再穿插一位校外的大人对爱情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无知,埋下了悲催人生的伏笔。
悲情过后,有一位奇葩的秦大奶奶开始上场,天下的奶奶似乎天生就带着故事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这位秦大奶奶竟然上演了一出钉子户的大戏,这应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钉子户,让油麻地的人感动,也让我们感觉到油麻地的大人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爱心的一群可爱的乡亲们。
感动之余,我感觉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感谢里面那位最坏的坏角色,没有他的坏,哪能体现大家的可贵。
可是我总有个疑问❓作者为何不选择一位坏学生,通过她的家庭来刻画这个坏角色呢?难道没有比秦大奶奶更好的素材吗?还是再重读一遍这篇文章吧,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说1948年初秦大奶奶和秦大通过努力才把这片土地买了下来,这是他们俩的唯一资产,可怜的他们俩一辈子也没有孩子,苦苦的经营着这片土地,就像照料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
秦大死于五月收获之前,更可惜的是他死后,土地也不再属于个人了,油麻地要建小学了,需要征用她家的土地,这简直就是要秦大奶奶的命。
就像古往今来的所有的钉子户一样,秦大奶奶好像学习过怎样对付政府一样,用尽她所有的耍赖本事,本来就失去了秦大,再让她失去这片土地,她已经没有什么脸面在这里了,她什么也不怕,她什么也不在乎,只要他能出口气,最好能夺回来,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
政府是讲道理的,看她可怜,只好在学校门口给他预留了一小块的供她居住使用。
不幸的是她偏偏遇上桑乔这样硬脾气的校长,非要把学校建成最优秀的学校不可,矛盾继续上演着,秦大奶奶谁都不在乎,她喜欢种艾蒿,把她的小天地全种上了艾蒿,她甚至会慢慢扩大自己的地盘,一直延伸到不能延伸的位置。
桑乔当然不能容忍,她要与秦大奶奶斗智斗勇,秦大奶奶的鸡鸭鹅都是她战斗的勇士,桑乔整天的大伤脑筋,他要把周围全部种上楝树,不仅好看、干净,还是这一带人最欣赏的木材。
因为秦大奶奶和她的鸡鸭鹅们的捣乱,让地方政府决心更要让她搬新家,什么条件都给她提供,她就是不走,于是一次次被人抬走,一次次的笑话百出,可是她全然不在乎。
秦大奶奶的态度大转变是因为大家把她从池塘里救出来,也许是年纪大了,孤寡老人感觉到了人心的温暖,油麻地的小孩老师都主动来帮忙,就算一块石头也被孩子们给温暖了过来。
秦大奶奶开始喜爱这个校园,就像她爱当初跟秦大的那块土地一样,爱这所可爱的学校。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跟桑桑一样爱看秦大奶奶在田地里滚来滚去,像大熊猫在滚圈圈一样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