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阳明家世一章节的感受在于对成败得失的理解,王氏每一代都有机会成为王阳明般的大家,只是没有风云际会的时机而已,但是修身之事不需要以他人之见来评定是非成败,养德不为他人评论,修身不以成败论处,这才是大家风范,也是立千秋万代之基石!
王阳明对于成圣成贤的论点也非常强大,书中以罗汉菩萨修成为例也切中要害,修为是自己来要求自己的,至于世人是否愿意将标签贴于你身也无需计较,终归每一世量化的标准不一样,而且先贤这件事情已经被神化了,就像现在的成功者一样,都已被神化,我们其实都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变化气质,需要彻底改变自身气质,慢性子需要有进取,爱自怨自哎的要多一些勇往直前,这是儒家极其重视的一种精神修炼,看来过去对儒家的观点也有所偏颇了,事无对错,修身需要个人历练,而不是特立独行,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会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因此不要纠结于对错,而要从自身修炼做起!
少数明眼人会发现,所谓二元对立其实是一种假象。比如光明与黑暗,所谓黑暗,只是光明的缺失罢了,我们将光明缺失的状态称作黑暗,黑暗是我们为求方便而创造的一个语词标签,它并不是什么真实存在的实体,再如正反,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一个物体,于是人为地划分出正面和反面,试想所谓月亮的背面,一个在宇宙中悬浮的球体就其自身而言有什么正面和背面之分呢?
所以,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告诉我们的,很多哲学问题归根结底无非是词语陷阱造成的,只要把语词概念辨析清楚,那些哲学问题就会自然消解。如湛若水看来,天地间只是一气,只是一理,而所谓阴阳的二元对立只是一物两名给我们造成的错觉罢了,动则为阳,静则为阴,就是如此。
读完上述观点,觉得二元论确是伪命题:
当我处于孩提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简单的二元论。这个世界的人就分两种,好人和坏人,诚实的是好人,撒谎的是坏人,做好事的是好人,做坏事的是坏人,团结友爱是好人,打架骂人是坏人。于是我们拼命压抑自己内心中的恶,不断自责自己的一些不堪的想法和不善的所作所为,直到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
人就是人,在其身上所有的标签不过是他当下状态的一种体现,一个贪污受贿的官员资助大量贫困学生上学,你如何判定他的好坏?这一点我们从名人身上就可以看到,你也许像神一样崇拜的他们,可一不小心他们就会跌下神坛,犯下一个个让你不可思议的错误。并不是他们突然变坏了,你只是突然有机会看到了他们的另外一面。
因此,所谓的二元论根本无法使用,我们不能说一个人善的一面是他,恶的那一面就不是他,他就是他,善恶都是他自己,又如生死,我们本来就是从无到有再到无得一个过程,我们活着的每一分钟都是向死迈进,两者并不对立,而如黑暗与光明一样,只是其中一个状态不存在而已。
二元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万物生于“三”,所谓的“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三”而存在的,我们真正需要认可的是“三”的存在,也就是说“黑和白”不存在,“灰色”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不用过多纠结于二元论的概念之中,对于善恶,对错,好坏等概念放弃探索和细究,因为这只是其中一种状态暂时不存在的一种表现而已,要么享受于当下的状态,要么找回与之相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