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均衡和市场均衡
供给和需求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下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工具,对供给和需求关系所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的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中最基本的经济原理。
均衡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在经济学中,均衡是指各种对立的、变动的经济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经济学也常用“最优”(optimal)的概念来表达上述的情况,即人们看着目前的局限条件调整自己的行为,尽可能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最优与均衡,既可以看成不同,也可以看成相同。说不同,是因为最优是一个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而均衡则是所有经济主体都选择了最优行为之后的整体结果。说相同,无非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而已,也就是最优是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均衡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最优是微观(个体),均衡是宏观(总体)。即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某一市场中商品的需求量正好和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状态。
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求量是多少,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但是,它们都没说明这种商品本身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那么,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微观经济领域中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下面,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
两封信的故事
哪封信有可能会值钱?一封是亚伯拉罕·林肯写的,而另一封则是刺杀他的人约翰·威尔基斯·布斯所写。
林肯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许多人收集他写的任何东西。看起来对林肯写的信的需求肯定比布斯写的信的需求大得多。然而,当R·M·史密斯公司在同一天拍卖一封林肯写的信和一封布斯写的信时,布斯写的信售价是31 050 美元,而林肯的信售价只有21 850 美元。
运用需求、供给原理解释布斯的信为何比林肯的信市场价格高。
分析:市场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对林肯的信的需求远远超过对布斯的信的需求,但是布斯的信的供给却非常的少。历史学家认为现今仅存8 封布斯写的信。因此,布斯的信的市场价格高也就不奇怪了。
需求定理说明了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他所想买的商品,而供给定理则说明了生产者希望以最高的价格销售他所想卖的商品。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供给价格则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在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中必然有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这个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即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1市场均衡概念
市场均市场均衡是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市场状态。即买者与卖者都不再希望改变当时的价格与买卖数量时的状态。
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成交数量称为均衡交易量。均衡是以决定系统的外在因素保到了均衡。例如,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动,原有的市场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市场将会借助市场价格的波动,开始寻求新的均衡
2 对均衡价格的理解
第一,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一旦形成之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均衡的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之恢复到均衡。但是,在市场上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才是绝对的。
第二,决定均衡的力量是需求和供给双方。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它们就像一把剪刀的两个边一样起着作用,因此,需求与供给的变动都会影响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三,市场上各种均衡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最后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的决定过程。因此,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案例
当你看中一件衣服询问老板价格的时候,老板开价200 元,你连连摇头又故作迟疑,“太贵了,太贵了,100 元吧!”老板说:“如果你有诚意,180 元成交。”你还是摇头,“我很有诚意,这样吧,120 元。”老板又摇头……最后,你们终于以150 元的价格成交。这样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值得分析:200 元是老板开出的价格,这个价格是卖者满意的价格,但买者不满意。100 元是你开出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买者满意的价格,但是卖者不满意。所以,这些都是只顾一方的价格,只有最后成交的150 元,才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是顾及买、卖双方利益而达成的价格。那么,这150 元就是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需求量等于供给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依据表2-5 的数据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绘制在一张图上。
在图2-8 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 点,即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PE为2 200元/台,均衡数量QE为1 450 台。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市场价格为1 800 元/台时,手机的需求量是2 100 台,而生产者在这个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数量仅为1 000 台,需求大大超过供给,这就会刺激市场价格上升,这一方面能减少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量;如果价格为2 600 元/台,生产者在这个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数量达到了2 000 台,而此时由于价格较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仅为1 000 台,供给量远大于需求量,表明供给过剩,有1 000 台手机卖不出去,这将会导致市场价格下跌,致使生产者供给数量减少,同时又会刺激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量增加。这种调整过程一直会持续到价格为2 200 元/台时,即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时为止,此时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量与生产者的供给量均为1 450 台,手机市场达到了均衡。
从几何意义上说,供求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点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以上需求与供给所夹区域为供给过剩区,均衡点以下需求与供给所夹区域为供不应求区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会刺激市场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能促使市场价格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上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会调整自己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到供求相等时为止,市场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被亚当·斯密比作一只“看不见的手”。 均衡价格形成过程也可以用经济模型来表示,均衡价格决定的条件为:D=f(a-bp)
s=f(dp-c)
D=s
联立解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