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寻常的下午,我在网球场地训练,学习正手挥拍动作。持拍、引拍、挥拍、降拍头、蹬拧、击球、转体,一套动作可以拆分为好几个元素,正确的动作是这些元素的自然衔接。我脑子里想着要把所有动作要领做到位,于是动作便不太流畅。一旁的教练一直想着法儿解说,忽然来了句“这个行云流水的感觉,你看,be water, my friend!”
体育运动我是不太专长,但对于有意思的句子我是太敏锐了,我立刻停下来问他,什么意思?于是,从小就知道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以一种新的智者形象重新进入了脑海。随后的日子里,我发现这句话简直是李小龙的slogan,六月的山大音乐节上,来自海大的说唱厂牌登台表演了一段hip-pop,歌名就是《Be water, my friend》——Sounds really cool! 虽然没有机会和海大的歌手们聊一下创作理念,但是没关系,李小龙的哲学到底有什么门道,已经成了我新晋的兴趣课题。
我在B站看了两段关于李小龙的资料:美国历史频道纪录片How Bruce Lee Changed The World,和李小龙在the Pierre show中的一段采访。前者介绍了李小龙在西方世界的声誉和影响力,后者则纪录了李小龙思想的吉光片羽。不是专业,不算全面,不过一个新的李小龙形象在我脑中树立了起来。脱去独孤求败的武术造诣,李小龙的品行一样迷人,哲思则十分精妙。
01 Fighting Spirit
李小龙的武术造诣很高,不过作为非专业选手,我不去看其具体的武术招式,而是尝试谈一谈李小龙如何理解格斗这种“暴力”的形式。
选择武术,是生存的现实需要,也是对西方世界华人歧视的一种回应方式。李小龙师从叶问学习咏春拳,开始靠武术吃饭。与我们所说的抽象的奋斗、努力不同,李小龙会遇到大量的对手、挑战者、挑衅者,因此他是绝对的行动派,不能务虚地清谈、回避,必要时一定会出手。
西方人很喜欢李小龙,我觉得是因为李小龙的这种生存方式很符合他们的口味。电影Warrior(《勇士》)里,落魄的高中物理老师迫不得已拾起了老本行,在深夜街边的搏击俱乐部里肉搏挣钱,后来还一路打进了综合格斗全球决赛,赚得了奖金养家。非常典型的美式价值,充满了肌肉和热血。而李小龙从事兼具神秘东方色彩和极强杀伤力的武术事业,难怪西方人会大为惊奇。不过,中国人对此则不太习惯,我们崇尚以理服人、温文尔雅,对暴力形式本能地排斥,所以当李小龙风靡海外时,我们对他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

然而无论海内,大多数观众对李小龙的印象就是那个瘦削而敏捷的武术巨星,知道他喜欢在格斗的时候发出“呜哇”的怪叫。其实,独步于武术巅峰的李小龙对暴力这一形式有更深的领会。在与Pierre的采访里,李小龙说道:
I want to be in the pictures not only show the violence, but show why the violence is done.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m here, are done mainly for the sake of violence.
不仅想展示暴力的形式,还想展示采取暴力的原因。不过我感觉西方人对暴力的理解一般比较肤浅,难以领会到背后的意蕴。比如美国人引进姜文名作《让子弹飞》,剪辑的预告片里充满了血腥、夸张、喜剧的元素,对整个故事及隐喻完全地忽略了。
2019年昆汀导演的作品《好莱坞往事》里也有对李小龙的丑化和刻板印象,将之塑造为一个傲慢无礼的狂人。其实真实的李小龙面对街头混混、蓄意挑衅者时几乎不会动武,那么李小龙理解的why the violence is done究竟是什么呢?
02 Meditate in Movement
常人将格斗理解为暴力,而李小龙自称为武术艺术家,他将体育、艺术、哲学融合在一起,认为武术有非常深刻的道理,让世界大开眼界。

All types of knowledge ultimately means selk-knowledge. ......Therefore, they are coming in and asking me to teach them not so much how to defend themselves, or how to do somebody in, rather, they want to learn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rough some movement, be it anger, be it determination or whatever.
李小龙说武术最终意味着诚实地表达自己。很多的电影明星过来找他学习,并不是为了防卫自己或是电影角色需要,而是他们想要学习如何通过运动表达自己,可能是愤怒,可能是坚定,或者别的东西。纵观李小龙的整段采访,他数次提到honestly express yourself,可惜主持人没有追问,于是关于武术如何能与自我表达相联系,只能靠读者自己去领会。按我的理解,武术表达了人立足于天地间的一种姿势,抗争不公、保持愤怒、精益求精、保有尊严。
To express oneself honestly, not lying to oneself is very hard to do. And you have to train. You have to keep your reflexes so that when you want it...it's there!
要想如实地表达自己并非易事。作为武术家、演员,李小龙大可以给观众展示很多华丽花哨的动作乃至花拳绣腿,但他说那些都是华而不实和虚假的。真实地表达自己,则不能对自己撒谎。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必须付出刻苦的练习,于是当你想要的时候,一下子就能到最好的效果。
他拿武术举例子,当日常的练习中必须严格地训练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不能有所偏废。他每日都有力量的训练,努力增加肌肉力量,雕刻背肌轮廓,还自己研制能补充超高蛋白质的食物和饮品,要将自己锻炼为一个制霸的强者。在格斗的一击之中,汇聚全身的力量于一拳,相当于用上了平日里练习的所有功力,所以李小龙的一拳才会那么大的“寸劲”,奇快而力量出奇,足以在刹那间把对手弹出老远,而对方还没回过神来。
我认为这里李小龙给出了关于技能学习的极佳诠释。任何知识本质上都是关于自我的知识,我们习得技能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己。为了能够精准地表达,必须在平日里付出刻苦的练习,才能做到真正运用时的不着痕迹、行云流水,我们看到的完美表现,都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武术如此,任何技艺都是如此。
长期琢磨怎么真实地表达自我,李小龙悟出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哲理。在访谈中,主持人问他武术学校里教什么具体的技艺,他说:
I do not believe in styles anymore. Styles tend to, not only seperate man because they have their own doctrines and the doctrines became the gospel truth that you cannot change! But if you do not have styles, if you just say 'here I am as a human being, how can I express myself totally and completely? Now that way, you won't create a style because style is a crystallization.
不再相信所谓的“风格”,因为风格就意味着各种规则和束缚,使人无法做出改变。破除风格,你会思考,我作为一个人站在这里,到底应该如何彻底、完全地表达我自己?
我认为这里的思想已经进入了很深刻的阶段。今天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都特别向往塑造出个人的风格——时尚界告诉你要形成自己的衣着打扮风格,商业界鼓吹你要在互联网上打造自己的人设——难道这些不是有形的界限和框条吗?李小龙讲的破除风格,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君子不器”思想高度契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应该拘泥于具体的某种形式,所有构成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面向都是独特的,这些难以用几个描述词来限定;且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改变,年轻时的风格和年迈时的想法可能大相径庭,如此说来,我们终日叫嚷的”做自己“又岂是一件易事?连认识自己都需要反复琢磨。
把风格破除了,留下的是什么呢?李小龙讲的是:

向水学习,成为水,成了李小龙的著名的智慧箴言。提起这一句,人们都若有所思,然则具体在思考些什么呢?
首先,学习水的流动。主持人问李小龙他的武术学校里学生们一大早起来运动的是什么,李小龙说是太极拳,因为它虽然很慢,但是永不停止,只是一直地流动,保持那个气蕴。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最害怕的就是孤立、停止、僵化。
其次,学习和谐的艺术。很多武术的学徒只知道暴烈地冲锋,这些人只习得了皮毛。李小龙说:
It's a combination of both: natural instinct and control. You are to combine the two in harmony. Not, if you have one to the extreme, you'll be very unscientific. If you have another to the extreme, you become all of a sudden, a mechanical man, no longer a human being. Therefore, it's not pure naturalness, or unnaturalness. The ideal is unnatural naturalness, or natural unnaturalness.
如果只知道释放野性的欲望,就会变得不科学;如果只知道施加控制,则会变得机械。所谓“动若脱兔,静若处子”,万事万物都要讲求平衡与和谐。
最后,领悟包容的真谛。水在任何器物中时就变成了它的形状,水的力量既可以是温润的也可以是暴烈的,这是水的特质。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要喝我这杯茶,首先该把你的杯子清空。

我们通常认为武术是一个很刚硬的东西,是暴力的、全阳性的,而be water的箴言却是使用了一个柔质的概念,如上所述,这种“以柔克刚”的理念无疑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这个箴言听起来很简易而美好,但践行却没这么容易。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强调个人原则、底线、界限的社会思潮里则格外困难。当我们应对挑战时,我们通常披上非常坚硬的铠甲,对这件事是不是触碰到了个人的底线十分警觉,宁折不弯,显得非常tough,但有时候这样做反而会让我们局限住自我,趋向狭隘,无法顺利地前进。因此我们崇尚的价值是否可以更浑厚和包容,这一点也需要反思。
李小龙自称所有的这些知识、领悟都来自于武术的研习,他甚至说自己是meditate in movement,即“在运动中冥想”,别具一格,又颇有哲味,可以说极好地解释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关系。我们在安静状态下固然可以体察内心,但剧烈的运动里又何尝不能求得一个万念归一的精纯时刻?认识和表达自己,本不该拘泥于情境。
03 Modern Reflection
李小龙影响了很多人,也影响和开创了很多的事业:健身、搏击、舞蹈、艺术、音乐等等,西方人从这位东方之子身上汲取了无数的灵感,东方人也越来越能接纳这位身怀西方特质的武打明星。
其武术造诣巅峰,其关于技能修炼的阐释和建议体现了一位大师的高度。而抛开形下的东西,我觉得李小龙哲学思想中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哲学中的精髓部分,他既深刻领会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强调的自然、和谐、阴阳平衡,又推崇西式哲学中的肉体美学、个性解放、人的表达。他曾经学过哲学,但他没有成为哲学的工具人,他是行动派,他让哲学思想为自我价值的建构服务。
他既是武术家,又是哲学家,这无疑是通才的典范。武术和哲学,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经过人的意志完满融合在了一起。他通过武术修炼领悟哲学奥秘,他的哲学思想又反哺了他的武术精进。他不仅涉猎了两者,甚至还两样都玩得非常精通 ,我想这才是成功的通才的样子。
在这个分工专业化的时代,人们都知识的积淀、技能的精进,但我们是抱着怎样的态度来修炼的?是炫人耳目、武装自己,还是能诚实地探索和表达内心?李小龙给我们很多警醒和启示。

最后,本文中提到的李小龙采访十分精彩,里面的精妙之处不能尽数,想要留下一些品读的空间。感兴趣可以观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b411M7Zp?share_source=copy_web,也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