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所有的文人大都会“琴、棋、书、画”。而在他们的书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便是那“文房四宝”了。
在唐代开始提到“文房三宝”:纸、砚、墨,到了宋代又加上笔,变成了“文房四宝”。
这四件东西最初都是作为日常和工作之必需,但渐渐地就变成了工艺和收藏品,流传至今。
毛笔在“文房四宝”中历史最久。按传统说法它是在西元前3世纪时为蒙恬将军所制,据说他也是筝的发明者。然而,许多考古者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毛笔描绘陶罐和大量的卜骨装饰了。在那里我们可见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大都残留有朱书和墨迹。这最早的笔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很多学者认为它大概是由削好切软的竹管做成,以它将颜料刮到陶器表面。从最老的“笔”字中可以大致看到它最初的样子。
毛笔的结构,由汉代早期就一直保留延续到今天:一根细细直直的竹管,下方则是松软的毛。毛笔极具弹性,书写时却又极为稳定,细软滑顺的笔尖则能写出既丰满又纤细的笔画。细软顺滑的笔毛有储存墨汁的功能,就像我们钢笔中的笔芯一样,墨汁渐渐地顺着手的动作浸入纸上。外还罩有一层层柔软的毛,羊毛、兔毛等。
迄今为止最普遍的笔杆材料还是竹管,尽管当时的人慢慢开始使用诸如玉和瓷一类的东西。笔杆往往刻文做为装饰,注明笔尖的材料、制作者的名字以及出厂地等等。
考古发现证明,砚和墨的出现均晚于毛笔,但我们知道它们早在汉代已经开始被人使用了。
墨来源于普通松烟,可惜有些色乌。墨从宋代开始,就使用油灯里沉淀的烟,颜色更油腻、更有光泽。最好看的色泽莫过于梧桐油加工而成的墨,它也是现今人们所使用的墨主要成分。
人们至今也会看到墨样式和雕文多种多样。因为这传统是如许的鲜活,一面是美丽成形的文字,另一面则是如画的风景,松树、樱花或龙凤、鲤鱼一类富于象征意味的动物,一个普遍常见的画面就是长袖翻飞的美丽仙女在半天上飘逸。此外,偶尔可以见到古琴形状的墨。这类墨往往放在墨匣中,被人收藏。墨是文人用来渲染其文房的精品之一,被当作艺术品为人所欣赏。
笔墨的结合不仅用来书写,更多用于绘画山水、花鸟、鱼虫、竹,也是一种至今文人业余休闲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