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是地球岩石圈表面起伏形态的总称,是人类所处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地貌、
“无边无际,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
“造型奇特,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
……
地貌不仅是地球上的绝美景观,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千奇百怪,形色各异,地球上的地貌始终在变化着,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经典地貌?这些地貌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01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沙砾岩,经过千万年的物理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的,以丹崖赤壁为主要特色的一类地貌,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顶平,身陡,麓缓。”
“顶平”是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山顶较少受到侵蚀而保持平缓状态;“身陡”是由于岩层透水性良好,垂直节理发育,坡面多沿垂直节理崩落,形成峭壁形态。
而流水下渗,节理扩大,因应力释放,卸荷作用等使崖壁发生崩塌剥落,坡面后退的同时,崩塌物质堆积在坡麓,形成“缓坡”。
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红色的碎屑岩,包括角砾岩,砾岩,砂砾岩和细粒碎屑岩等,丹霞地貌,整个形成过程可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红色堆积阶段,该时期内陆盆地形成,氧化环境,碎屑堆积;第二为盆地抬升阶段,盆地抬升,断裂为主的块状构造发育,局部宽缓褶曲,地壳渐趋稳定。
第三,为丹霞地貌幼年期,流水下切为主,峡谷发育,上部保持较大面积的沉积顶面或弱侵蚀平台。如贵州赤水丹霞。
第四为丹霞地貌壮年期,主河谷接近区域侵蚀基准面,近河谷地带形成红层峰林,远河谷地带发育红层峰丛。如广州丹霞山。
第五为丹霞地貌老年期,主河谷为主要支谷达侵蚀基面,区内河谷平原,红层丘陵和红尘孤峰相间分布,局部可保持峰林状,如江西龙虎山。
第六为准平原阶段,(消亡期),区域成波伏起伏的准平原化,个别地段保留孤峰或孤石,至此完成一个侵蚀旋回。如江西北部地区。
02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地表岩溶地貌主要由地表水作用而成,地下岩溶地貌主要为地下水所塑造,按照形态可分为溶沟与石芽,漏斗与落水洞,峰丛和峰林,溶洞等。
石林是一种高大的石芽,在我国云南发育较好,他是在厚层、质顿,倾角平缓和具有较疏垂直节理的石灰岩,以及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03雅丹地貌
在干燥地区,河流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地貌组合,即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形成的外营力条件包括风力和水力等方面,雅丹多分布于极端干旱区,因此风力作用是起主要外动力。
雅丹形态是雅丹地貌研究的重要部分,雅丹地貌形态多样,总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形态,长垄状流线状和覆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