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明与点亮工匠精神

冬日围炉,静心悦读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精致的社科类图书——《九佬十八匠》。书的封皮上“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故事;定格一段历史,留下一段记忆”就开宗明义的阐述了书本的要旨和核心内容,读完全书,收获到的是一份记录社会的真实,获取一份润泽生命的力量。也就有了一种对中国文明传承的感悟和对中国民间工匠的理解,更为作者那种对文化的根植和薪火相传的精神所感动。

蔑匠工艺

书本以“九佬十八匠”作为名字,显然是作者想把民间工匠厚重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创造利用这本书承载出来。读过这本书,就阅历了全书所精选的30多个手艺人的人生创造片段,可以精准地体悟他们凭着匠人的坚韧,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执着的在自己的执念和追求上跳舞,舞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人生。或者说是这些工匠坚守着对工艺的喜爱、对技艺的不断追求已演变成为基因,渗透进他们的血液。他们的手中诞生的是一个鲜明的“大国工匠精神”标签,或者说是一张栩栩如生的创新名片。那些精致曼妙的手艺,那些无与伦比的经典艺术,那些精湛的工艺,那些美轮美奂的作品,都被挖掘出来,传承下去。我相信这才是作者的初衷和愿景。

补锅老手艺

这一群坚守着文化使命的作者,开始了一次固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苦旅。大家不辞辛劳通过跋山涉水,跑遍整个潜江拍摄和记录了老作坊、老手艺等,我看了非常感动,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本弥足珍贵的好教材。在弘扬“工匠精神”的当代,透过这些“手艺”,更要留住“工匠精神”教育下一代,是很有必要、很有现实意义的。

爆米花

“九佬十八匠”是能工巧匠的俗称,是中国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在中国民间,有很多手工艺人,他们走乡串户,用自己的手艺服务乡民,这些艺人的手工技术与乡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妇女戴的金银首饰到每个人都要用的锅碗瓢盆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仅是中国民间的艺人,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起源是明末清初,黄陂汉口的联系更为密切。无田少地的黄陂人到汉口谋生更是捷足先登。早先在乡间流动的各种手工匠人也纷纷向城镇云集,走街串巷,开店设行。于是,即有“九佬十八匠”的出现。

烧窑工艺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这就需要工匠继续无止境去追求,去实现生命中的伟大。读过这本书,从那些朴实的语言记录和准确的表述中,深刻烙印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起承接文化弘扬和延续的责任。因为,我们知道,九佬十八匠所代表的农耕文明不可逆转地渐行渐远,身边的老式手工艺一点一点离我们远去,离得悄无声息,离得我们没有感觉,那就很难再找回来。物质非常容易消弭,而文化需要永远留根。这本书,赋予了我们最经典的记忆,还有那种延续在生命中的中华文明的基因。

美丽的地方都有故事,但是传承故事的人才是永恒的力量。

剪纸工艺



朱振华

作者简介:朱振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南阳作家群成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发表各类稿件3000余篇。文学作品多次获奖,被老作家丁芒誉为“南阳鬼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识匠 说工匠精神,首先应该知道匠的定义,到底何为匠? 徐艺乙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
    Lenka_su阅读 4,804评论 0 1
  • 第十七章 酒楼开张众人贺 刁蛮小姐爱找茬 经上次一事,宁问许总结出一结论:种善因得善果。珍馐酒楼在平阳城也是数一...
    招摇的狗尾巴草阅读 2,920评论 0 1
  •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要干嘛。 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很多时候,我们因此而感到迷茫。 很多时候,会在忙...
    JY宇7阅读 1,534评论 0 0
  • 你从来没有权利去批判任何人,在你并没有搞清状况的时候
    筠藤阅读 916评论 0 0
  • 为何要让我过分的谦虚 为何要逼我说一句言不由衷的话语 莫非就算是感情 也可以高调的逃避 为何我不能说就是爱你 为何...
    一文的大千世界阅读 1,2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