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接上文)
3.我眼中的宝洁:机会
我想,每个离开宝洁的人,都会觉得宝洁既是老师,又像自己的孩子(有点乱@_@)作为老师她正统严谨,一板一眼认真传授;作为孩子我们对她期待殷切,恨铁不成钢。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公司尚有很多机会。
公司层面:
总部集权化。依然推行过去几十年来的产品全球化、规模化战略,区域组织想根据当地市场情况量体裁衣困难重重。由此直接导致:
决策链长,决策速度慢。大事小情都需要向总部汇报并获得批准,再考虑上时差和欧美同志们雷打不动的休假,有时候真是急死一群亚洲人。一个好点子我们还在来回开会讨论,忽然发现竞争对手的类似产品已经上市了!哭死(别拉我,让我跳了算了)。
产品不够接地气。在亚洲首发的产品,却是坐在美国的团队来设计。于是要从了解中国人每天都在干什么做起,恨不得花上10年测试完100种方案。。。各种难产和反复,吐血,吐血,惊起一滩鸥鹭(别拉我,让我吐死算了)
内部系统复杂,对外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响应速度慢。大家常常陷于每天忙得要死,却对实际业务增长贡献并不大的陷阱。讲个笑话,有一次公司专门开了个半天的大会,讨论如何精简工作流程,兄弟部门的一个大哥拿出一张大概A5大小的纸说,同志们,我们的流程已经精简到一页纸啦(此时好想鼓掌有没有)—— BUT,他忽然把那张纸展开了!展一次,展两次,展三次,瞬间那张纸变成了一张大报纸,并且两面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妈呀,大哥你确定不是来变魔术的吗?(还是拉一下我吧,已无力呕吐)
上述总总,也许是所有跨国大企业的共同痛点。
欣喜的是,能够感觉到公司一直在努力改进。拭目以待。
个人层面:
分工过细,个人成长缓慢。宝洁不是靠人,而是靠系统来运作。作为一个巨型公司,这无可厚非。只有尽可能地标准化和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个体,才能长治久安,让投资者放心。但对于员工来说,就会像是在丰田的汽车流水线上面工作,每天装螺丝,装螺丝,装螺丝。。。装更多的螺丝,更多的螺丝,更多的螺丝。。。装更大的螺丝,更大的螺丝,更大的螺丝。。。去开个会汇报一下螺丝快没了,赶紧进货,然后休个假出趟差啥的,回来继续装螺丝,装螺丝,装螺丝。。。真的忙死了有没有。然后忽然有一天脑袋被门撞了一下,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那辆汽车到底长什么样?卖给谁了?卖去哪了?为啥是这样的汽车而不是那样的汽车?。。嗯,我想你已经懂我的意思了。
与现实脱离较大。这一项,严格来说不算缺点,只能算特点。大部分宝洁的同事,包括我自己,都是毕业后就在公司一直工作到现在。大家互相信任,思维模式非常接近,价值观高度统一。这就是学校之外的象牙塔,稀有的企业大校园。不止听到一位同事说,我这辈子也就只能在宝洁呆着了,出去了,不适应。这样的环境,真的很舒服,但也让我有隐隐的担忧。再过上5年10年,我还有勇气和体力去适应外面的世界吗?到那时候,还会有外面的机会对我说yes吗?——于是我决定,Now or Never。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无分优劣,不言对错。
只是,走遍天下,也不会忘记这个美好的象牙塔。
下一篇,讲讲我的职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