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12
终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迎新聚餐,我们师门团队也是日益壮大,今年加入我们的有小教的任缘,活泼欢脱;还有教原的王薇,可爱的小女生。当然还有一群升级的我们。在等待老师下课的时间里,师姐们一起交谈着,分享着,这份纯粹,也是我们彼此备受珍惜的情谊。聚餐中,大家都是放开了吃,不知道新来的两位小师妹有没有紧张。回想自己去年九月的第一个周末,参加了属于我的迎新聚餐,那场景还历历在目呢。聚餐完毕,肯定少不了拍照。爱美的老师越来越在乎自己的形象了,明明很瘦,非得说穿外套显胖,大家跟着老师脱掉外套,让万老师再来一组,这个时候的大侠真的可爱极了。
在来长沙之前,状态一度地沉沦——连续差不多20天没有参与读书打卡,每天内心过得煎熬。这次来到长沙,见到老师、见到师姐们,那颗悬浮的心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师门,在我心里更像是帕尔默说的学习共同体,老师就是那个大人物。就算平时我们不常常在一起,但是因为有大人物的号召,有共同体的力量,我们总能在前行的道路上多些力量与勇气。所以拍完照后的我和邓玲,不舍就此分开,于是大侠给我们两单独开了研讨会,在路上、在夜色里,疾驰的车辆也打不断我们的思绪。最后我们来到了“树下咖啡”,点上了一壶蜂蜜柚子茶,一份水果拼盘,师徒三人相聊甚欢。大侠认真地听我们从乡村校园带来的故事、美妙,偷偷按下手机的拍照键,拍下我们眼里散发着教育光芒的那一刻。她时而倾听,时而给予意见。结束后老师对我说:“霞辉,抱歉,今晚听你说得太少了。”你看,我们的大侠就是这样一个会照顾到每个人情绪的细心观察者。其实今晚的研讨会(我们师门的研讨会的常态就是聊天)我收获很大,看到邓玲在谈她的孩子们,眼里全是光。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有属于他们的小故事、小感动、小进步。此时此刻,我更愿意倾听着、反思着。去年的研讨会,每次基本都是我在说着、谈着,邓玲和其他师姐们都是安静地坐在旁边。分享者有时候也需要用心倾听,倾听才是第一步,倾听才是一个分享者该有的素养。看着邓玲说着她的羽轩的点滴改变,班级孩子阅读的进步,还有选班长事件······说起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孩子,她眼里都是发光的,她说上班上课是件幸福的事。这也是去年的我呀,今年不当班主任了,事情是少了,麻烦也少了;而清闲多了,空闲多了,而我在工作上也没那么幸福了,我再也不能像去年那样,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是我的教学故事。成了任课老师后,用心看学生故事的眼睛开始蒙尘了。我反思着,也自责着。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是有区别,但是如果一直用心,任课老师一样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与细节。这也恰恰是我这个新学期的状态,也说不上是职业怠倦。开学的两个星期是彻底不适应的,坐在办公室听到语音广播,立马反应是不是叫我有事?会担心班上孩子有没有听话,会不会吵架起冲突?晚上就寝,他们有没有安静地乖乖睡觉?班上孩子有没有到齐?有没有翘课的?有没有生病的?······忍不住想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慢慢地,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耳朵对学校广播开始自动屏蔽;去教室上课,地板脏讲台乱也不再发火;学生上课不听话我也不再发脾气、语重心长地讲道理(前提还是保证课堂的纪律与秩序);班上的图书角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上面的多肉/盆栽/书籍不翼而飞,剩下的满书架的灰尘,我看到的那一刻,内心是五味杂陈,也许在过去的一年里,学生并没有真正爱上阅读,书架旁边只剩下两个脏兮兮的篮球陪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