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5日,农历2020年三月廿三。
去年七月份入职,严格来算的话19年的工作时长未满六个月,按照公司规定,未满六个月与年终奖无缘。
这是规定,谁都无法改变。
但,评绩效就不一样了。
在入职前,总是以为按照个人能力的大小进行各种评定。但是,经过这次绩效考核评定,我明白这里面有很大的差别。
刚入职的时候,已经很多人告诉我,新员工第一年入职评绩效不出意外肯定是最低的等级。当时我认为这也没什么,毕竟刚入职几个月,什么都没学会学熟练,我没贡献什么力量。
这两天结果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员工不一定是最低的等级;老员工能力好的也没犯错误的可能是最低的等级;每个小组必须至少有一个最低等级。
这是我从一些同事们的谈论中听到的总结出来的,觉得这些既合理也有点不合理。
1、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最低等级
公司会根据当年效益的高低来分配每个部门绩效等级的名额,然后每个部门再把等级名额分配到小组,组长再分配到组员。
就这样一层层地往下分配,部门主任为自己部门的员工争取更多的好的绩效名额,同样组长也为自己的组员争取更多的好的绩效名额。但每个组都逃不了有一个最低的等级名额。
可能这个小组得最低等级的人比另一个小组得较高等级的人的工作能力较好,只是因为所在的小组不一样。
我觉得这点有点小小的不合理。但既然按小组分配,就不能组与组之间比较了。
2、最低等级分配给谁-新员工
我的舍友和我同一时间入职,她是他们小组唯一的新员工,和我一样也被很多同事告知小组只有一个新员工,评绩效的时候最低的等级是她。
果然,结果如那些同事们所料,舍友得了最低等级。她很生气,昨天她的领导找她谈话依然没有消除她心中的怨气。
她说这凭什么,就因为是新员工吗,难道不应该论工作量和工作效率以及犯错误率的高低吗?这些话她也给领导说了,然而领导说这是职场的一些潜规则,他也没办法。
职场的潜规则对新员工太不公平了。即使是刚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员工,他的能力也不见得比老员工差。
3、最低等级分配给谁-老员工
有的小组的组长会把这个最低等级给能力也很好表现也很好的老员工,把中等的等级名额给新员工。这两天我一直在想,这又是为了什么?
根据公司规定,两年内员工两次绩效等级都为中等或者一个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都能升职,比如由助理研究员1升为助理研究员2,由研究员1升到研究员2,以此类推。
今年得最低等级的一般组长都会在下一年评比的时候给最高等级,以此来弥补上一年的“损失”。
我觉得可能组长这样考虑布局是为了让自己的组员两年内都能够升职吧!感觉有点像“田忌赛马”的那种布局与考虑。
总之,领导不一样,他们带领组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那么,绩效等级名额分配就要看领导的了。
无论职场潜规则是什么,首先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表现突出,这样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有为自己去努力争取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