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的不归路

王帅出生于西北地区的农村,自小便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上学后,更是勤奋好学,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聆听老师的教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

王帅的父亲王富财,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懂得想改变孩子的命运,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只有通过学习再无其它途径。王富财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村人,既无一技之长,也没有经商的头脑,只得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侍弄着家中一亩三分地,一家三口人过着紧巴巴的苦日子。

起初,村里的人都看不起他,背地里都说,王富财空有一个好名字,却穷得叮当响。是啊,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份,人们崇尚金钱,信奉:谁穷谁狗熊、谁富谁光荣的信条。好政策,支持人们通过合法劳动勤劳致富。死守几亩薄田,苦度岁月的人,怎能让人高看几眼呢。

自从王帅慢慢长大,小伙子长相英俊,一米八几的个头,不仅令姑娘见了,想多看几眼,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遇见,也不免默默地称赞他英姿飒爽。他懂礼貌,明事理,见到熟悉的长者,叔叔、伯伯、婶婶、阿姨叫得人们心里舒坦着呢。

王帅学习成绩优异,在村里可谓人人皆知,为这个贫困的家庭,添彩不少。先前,王富财走村里少有搭理他,往往走在村中街巷时,都低着头,避免碰到他人那不屑一顾的眼神;如今,不少有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在谈起自己儿子之时,他甚至还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高中毕业后,王帅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西北某重点大学,当他捧着入校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中时,王富财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儿子有出息,金榜题名,给老王家增光了;犯愁的是,孩子上学的所需的学费却没有着落。

懂事的王帅,老早就想好了对策,只是始终未跟二老汇报而已。他告诉父母,国家对贫困生有政策,可以申请低息贷款交纳学费,等他毕业有了工作后,再还本付息。他还宽慰父母,自己还打算趁寒、暑假之机去打工赚钱,明确地告诉二老,他上学所需的学费,不用父母操心。王富财爱怜地看着懂事的孩子,心有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不假。王帅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大学四年的高校生活,除了吃穿朴素了一点外,其它方面过得相当充实。他不仅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趁业余时间给学校周边的适龄孩子当家教。此举不仅能够轻松解决自己的学费与日常开销问题,每年还能有所节余。

如此优秀的男生,自然引起不少女同学的青睐。王帅也羡慕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出手阔绰,整日与美丽的女生出双入对。他在此方面很自卑,捉襟见肘的收入,勉强可以支撑他上学所需,从未奢望能得到美人的陪伴。

大学第二个学期,同系李英同学进入了他的生活中。在他们后续的接触中,王帅了解到,李英也是出生于农村,父母都是农村人,她家中还有一个弟弟。李英家境也十分贫困,从她平日节衣缩食的生活习惯中,王帅也能看出她过得也不容易。

李英长相并非出众,但清秀的脸上,五官巧妙地聚合在一起十分耐端详。可能,同病相怜的缘故吧,在后来的大学校园生活中,他们也成了形影不离的异性朋友。在平日的生活上,他们相互关心;在学习上,他们相互帮助,两年多的频繁接触,最终碰撞出了爱的火花。

大学毕业后,王帅以优异的成绩谋得留校当讲师的职位;李英也在学校所在地的城市中找到了工作。此际,他们分别向家人公开了自己恋爱的对象。

但两个家庭,对此婚姻看法不一。李英的父母,听到姑娘找了一位大学老师的对象,十分满意,但提出了二个条件:一是结婚前,男方必须解决住房问题;二是财礼不能少于三十万元。

王帅的父母对他找的对象并不满意,认为儿子如今是大学里的老师,地位显赫,找一位城里的姑娘作伴侣,可以少奋斗十年。王富财说得更直接:“儿子,你父母没有本事,结婚也帮不上什么忙。我们家乡农村结婚女方要财礼的陋习渊源日久,而且也不是个小数目。如果你能应付得了,我与你母亲也不反对。”

王帅知道,李英与他老家虽不属于同一个县,但属于同一个地区,在当地娶农村姑娘要财礼的习俗,由来已久。少说也要二十万,而且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也不在少数。王帅想,他们之间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础,李英不至于那么苛刻吧。

毕业两年间,王帅与李英平日接触依旧比较频繁,但王帅迟迟未向李英求婚,因为他心里担忧若提到实质性问题,会让此段相处四年之久的恋情蒙上阴影。他几次欲言又止,终于有一次他鼓起勇气向李英提出结婚的打算。李英神色暗淡,将她父母提出的要求,摆到了明面上,王帅当即就懵了。

王帅知道自己刚刚毕业两年,目前的经济状况离李英父母提出的要求相距甚远。即便省吃俭用也难攒一套房子的首付,更何况还要额外加上三十万元的财礼钱。李英对王帅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但她也执拗不过父母。她父母的话,似针刺一样扎在她心上,经常在她的耳畔回响:“家里积攒的钱,都供你上大学了。你弟弟没上过学,很难找一份挣钱的工作。他也到了结婚成家的年纪了,想要成家没有财礼钱,怎么办?这是公认的规矩,王帅拿不出三十万元,你必须另找他人,没得商量!”

过后几天,王帅几天几夜目不交睫,躺在床塌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想过另择新偶,但又舍不得此段恋情。几天后,王帅向李英道出自己思虑再三的想法。他准备:利用公积金到银行贷款三十万,交婚房首付;另外,将毕业两年积攒的二十余万元,给李英父母二十万,其余留作婚礼上费用。欠李英父母余下的十万元,随后两年内还清。李英自然是不敢答应,便说道:“只要我父母同意,我没有意见。”

适逢一个小长假,李英带着王帅去拜见准岳丈岳母。下了火车,他们又坐上了小巴士,在逶迤曲折的阡陌乡间道上颠簸了三个小时,才来到李英深处大山之中的故土。低矮的茅舍,墙壁皆由一块块碎石垒成,这样的住房随处可见。王帅家的房子虽破旧,起码是砖瓦结构,可比李英家好上数倍。可想而知,此地之人观念之蔽塞,想法之固执,可猜出八九分。

王帅彬彬有礼的举止,当然李英的父母挑不出一个不字来。但穷人认钱,想钱的观念根深蒂固。当王帅把自己设想娓娓向两位老人道出后,两位老人的脸色瞬间便由晴转阴。后经李英软磨硬泡的劝说,两位老人勉强同意了王帅的前期设想。

王帅虽然经受小半天的路途颠簸,已是身心俱疲,但闻听两位老人答应了他的恳求后,在破旧的房子里竟然安然地进入了梦香,那一觉他睡得很踏实、很安详。

返城之后,王帅开始着手跑贷款起动买婚房事宜。又从亲朋好友处借了一些钱,将婚房简单地装饰了一番。又利用礼拜天的时间,将举办婚礼庆典的酒店选定好,将邀请前来参加婚礼的嘉宾悉数通知到位,紧锣密鼓一切准备就序,一心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等待、期盼也是挺令人煎熬的日子。王帅与李英,在一起不知畅想过多少次婚后的甜美生活。离婚庆还剩下不到一个周的时间,李英接到父母反悔的最后通牒:王帅不补齐那十万元财礼钱,不准结婚;否则,他们不再认这个姑娘。

李英哭丧着脸,束手无策;王帅能借的钱都已经借遍了,别说十万元,哪怕让他再挤出一千元,也比登天还要难。李英开始打退堂鼓,王帅面对眼前的困窘,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黔驴技穷的真实寓意。

李英跟他说什么,他什么也听不进去了,满脑子都是无解的质疑。婚不结了,婚房的贷款何时能够还清,已经通知参加婚礼的宾客以什么理由向他们解释,更要命的是如何自己的父母交待呢?

夜深人静,路灯散射着灰暗的亮光。王帅走出了家门,漫无目的地走在空荡的街巷里,也不知道他走了多久,他听到前方不远汹涌的波涛声。连日来阴雨绵绵不绝,河水上涨,流急浪高。

王帅不停地念叨着,婚结不成了,房贷何时能还清,以什么理由告知亲朋婚礼不办的消息,如何向父母交代?

他真切地体会到没钱的日子真的挺累的,何不顺流而去,任由河水摆布,肆意西东。

王帅走了,带着遗憾离开了亲人与朋友。人们不解,指责他的太过轻率,想告诉他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唉,也不可过高估计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志能有多么坚强。好比一位深处洞穴中的人,刚发现洞口处射来一丝亮光,就听见前方不远的塌方声。洞内再现一片黑暗,生存的希望瞬息间又荡然无存。有人说王帅太过软弱,有人说他太不理智……,置身事外,当然不能体会到当事人亲临其境之际的感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