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一场新行员座谈会,看着那么多年轻的面孔,真切的感知到自己已经入行六年了,离所谓的脱胎换骨、全身细胞焕新一遍的七年已经如此之近。六年时光感觉好像跨越了一个时代,这其中的种种让我们成长为现在的自己,也让我们积淀了很多对建行和对河西的感情。虽然现在随着管理层级越来越多,工作一层一层往下布置让人应接不暇、无可奈何,可能这些都在一点一点消磨着这份热爱,但回想六年的时光,真的还有很多过往值得留恋,也值得让我们坚持。
记得在入行三年的时候行里搞诗歌朗诵活动,然后一批入行的我们自创了一篇《匆匆三年》,还配乐朗诵,最后拿了个最佳创意奖,获得了一套《平凡的世界》,而那篇《匆匆三年》最后还上了建行报,还赚了点稿费。三年如此感慨,六年更甚。
六年时光,好像中间发生的很多事情就已经被时代淘汰,但回忆起来却依然觉得有趣。那些平凡的日子,晒成了今天的盐,成为我们的谈资。或许真的应该怀念点什么,以纪念那些笑笑自己、也让别人笑笑的时光。
2012年7月入行,警官学校集体培训,住在七层,大家一起玩杀人游戏,一起跑操,一起看注会,一起排练节目等等,还记得当时不小心脚崴了一下,赵睿还特地给了一瓶红花油,大概现在的革命友谊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现在每年参加新行员座谈会的时候都想和小同事们分享,集体培训真的是最后的快乐时光。那个时候已经认识了王先生,不过还没有什么情感瓜葛。培训时候王先生还带着王博来请了我和江娜吃饭,好吧,那个时候唐都还很火爆,我们去吃了火锅,后来还去吃过夜宵。可惜,现在唐都已经败落不见了。
培训完,住在七层的小伙伴们大都分在河西,大家还开玩笑说分到哪都是按照住宿来的,其实大概因为大家都没有什么才艺。到了河西以后,也有一个简短的和行领导的见面会,然后就到了网点,河西的网点南到一电厂北到柴村,都有小伙伴,我就到了迎西。
那个时候还没有新一代,还没有智慧柜员机,那个时候前后台还在分离,理工大还没有新校区,e终端也才刚刚开始推广,也不考核电子银行活跃,一切都是最原来的方式。到了迎西就开始接触业务,然后就开始进校园。
就在迎西旁边的理工大操场,一进校园进了一个多月,每天拿着e终端在操场边上各种签约,那个时候还没有学生惠,就是营销代缴学费的卡电子银行签约都是免费的。记得e终端刚刚使用,大家还在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签约,然后有一天孙佳姐说“呀,这个综合签约能不能用了,试试吧”,然后就发现综合签约能同时签约网银、手机银行、短信通知三项,简直不能再方便,由此那个时候的王行长(现在的绿树数据专家)还专门奖励了孙佳姐200元的创新奖金,哈哈。
每天就是在同一个地点营销,军训时候阵势最强大,六七个人同时开工,都没有时间整理e终端的票,大家都是用小夹子夹好晚上回去加班整理。然后王行长每天鼓励“恩,小胡手挺快,办的挺多”,殊不知回去贴票都要贴两个小时。此时王先生又出现了,那个时候他还在胜利桥东的柜台,上二休一。休息的时候就时常到理工大来看望我,每次都买橘子,王行长还开玩笑的说“小王就是这样靠着几个橘子把小胡的娘家人给收买啦。”然后王先生也会帮忙粘票,好吧,革命友谊从橘子和粘票开始。
大规模的军训结束后,就开始零零散散的营销了,进校园的同事也逐渐缩减到五个,然后到三个,最后只剩了我屁颠屁颠跟着建光哥,每天在理工大校园里面ATM机前面摆个小桌子继续奋战。到现在依然记得建光哥那件进校园的灰色两件套冲锋衣“战袍”,每年拿出来穿一个多月不洗,然后战争结束后彻底清洗收起来,等着来年再战。依然记得每天在理工大那个小二楼的食堂,吃那家人家的炒面,建光哥真的是久吃不厌。
大概到了国庆以后,进校园结束了,开始了我的柜面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