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想比较全面地分析一款产品,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本文如有分析不当之处,望大神们多多留言,批评指正。
体验环境
目录
1. 产品概况
1.1 产品简介
1.2 用户需求分析
1.3 市场分析
2. 产品分析
2.1 产品数据
2.2 产品结构
2.3 产品功能
2.4 视觉与交互设计
3. 用户意见
4. 未来迭代建议
5. 总结
1.产品概况
1.1 产品简介
产品Slogan:找同学,上芥末
产品官方介绍:
芥末校园,只有大学生的实名社区
校园实名,找同校学长学姐、师弟师妹
兴趣相投,找【基】友臭味相投
9s悄悄话,找年轻人放开聊的轻松方式
... ...
1.2 用户需求分析
(1) 用户特征
在性别分布上,芥末校园的女性用户居多,占52%,男性用户占25.48%。
在年龄分布上,芥末校园的用户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4岁以下,占比超过40%,大学生用户占主流。
在地域分布上,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占比超过86%。北京、西安、青岛、武汉用户占据前五。
消费能力上,中高等和中等用户居多。
芥末校园的特色是兴趣交友,用户通过添加兴趣标签的方式,在社区里寻找到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伙伴。用户人群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这些年轻人追求个性,喜欢研究新事物,兴趣爱好广泛,同时,渴望拓宽视野、结交新朋友。他们不满足于微信、QQ等平台建立的“以熟人为主”的社交关系,而又反感陌陌等不太单纯的主打陌生人社交的产品,所以寄希望于校园社交App,来结交与自己年龄、价值观相近的新朋友。
(2) 用户需求
1. 寻找并结交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获得归属感。
2. 陌生人社交有诸多安全隐患,对方信息难辨真假。进行安全、绿色的社交是在校大学生的诉求。
3. 结交同校、同院的学长学姐、师弟师妹,提升线上好友转化为线下好友的可能性。
(3) 解决方案
1. 通过添加兴趣标签,将广泛的兴趣(如:音乐、追星、运动)细分到更小的概念(如摇滚、林俊杰、羽毛球)。除此之外,按照学校、专业、年级来筛选能更加快捷、精准的定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降低无效社交的成本。
2. 用户实名制,非学生不准入内,解决交友安全隐患,保障社区的校园氛围。
3. 智能推荐可能认识的本校同学。
1.3 市场分析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洞察报告》显示,在用户经常使用和最常使用的移动社交应用类型中,综合社交、兴趣社交、图片社交、商务社交和校园社交分别依次位列前五,由此可见,兴趣社交和校园社交产品的用户规模非常可观。
根据我国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选择社交类型的TGI指数汇总图可以发现,18岁以下的用户较多的聚集在校园社交中,TGI指数为159.8,大幅领先其他类型,兴趣社交TGI指数为106.3,位列第二;在19-24岁成长的过程中,年轻用户选择校园社交的TGI指数仅次于陌生人社交,表现依旧抢眼;随着年龄增长,25-30岁这一批用户更多的选择了母婴、婚恋和商务社交,对社交的功能性更加看重,也更加务实。
据2017年中国用户使用移动社交应用的原因统计,70.8%的用户使用移动社交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认识新朋友、扩大朋友圈”,61.9%的用户希望“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或伴侣”,也就是说,通过兴趣相近而认识新朋友是大多数用户的诉求。
综合以上数据发现,校园社交和兴趣社交产品的用户需求市场都很庞大。从校园社交App的角度来讲,全国几千万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诸多校园社交产品中,有主打工具属性的课程格子、超级课程表,完美校园,有主打分时社交的11点11分,以及更加小众的Simplr、Feeling等实名校园社交平台。芥末校园App的月度独立设备数目前无法得到,但是从其它几个常用校园应用的数据来看,在巨大的需求市场背景下,这些产品大多不温不火。
为了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一些具有校园场景特色的版块(如实习兼职、失物招领、二手交易、收发快递等)纷纷出现在产品页面上,但依然很难突破用户黏性差、产品活跃度低的行业现状。笔者认为,随着同类型的App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上线,校园社交产品不仅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用户需求,提高运营水平,结合线下推广,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时,要使产品具备差异化优势,防止被市场淘汰。所以,在校园社交产品上“嫁接”更多吸引用户的功能点,就成为必然趋势。
兴趣社交产品与校园社交产品不同,微博、豆瓣、Bilibili、贴吧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类产品的用户活跃度通常都非常高。但是这些产品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庞大的用户群中,不乏以发布低俗信息或广告博取浏览量的用户,以及水军,甚至键盘侠。在输入相关兴趣关键字之后,进入群组发现里面充斥着广告、刷帖,无疑会让用户感到扫兴。因此,营造舒适、健康的社区氛围是兴趣社交类产品所面临的问题。
芥末校园以兴趣作为切入点,并将其“嫁接”在校园社交上,使相识始于兴趣相投。这种“校园+兴趣”相结合的新颖的交友模式,将目标人群同时对准校园交友用户和兴趣交友用户,与一般校园社交产品相比,这种模式使交友效率更高,与兴趣社交产品相比,这种模式通过大学生实名制的方式,为用户排除社交安全隐患。
2. 产品分析
2.1 产品数据
(1) 迭代过程
芥末校园App的版本更新周期非常频繁,平均迭代周期在1个月2次及以上,下图仅列出了关键版本和新需求推出的版本迭代情况。
通过版本迭代能够看出:
1. 芥末校园App从上线到现在,标题更换过多次:
2015年:芥末校园
2016年:
芥末校园—相识始于兴趣相投,找同校学长学姐,学弟学妹
芥末校园—只有大学生的实名社区,相识始于兴趣相投
芥末校园—只有大学生的实名社区,找学长学姐,学弟学妹
芥末校园—只有大学生的实名社区
2017年:
芥末校园—找同学,上芥末
体现在标题中的关键字,由最初的兴趣在前,找同学在后,变为找同学在前,兴趣在后,以及到如今的只有找同学,芥末校园App已经由最初的注重兴趣相投的交友方式,逐渐变为以大学生社交为主的平台
2. 芥末校园App一直不断完善产品功能,优化用户体验以及交互方式(例如注册流程的优化,只用手机号就可以登录,不必再记密码)。
3. 逐渐完善找同学模块(增加专业填写、增加找老乡、高中、大学同学,地理位置等)。
4. 芥末校园App一直顺应新潮流,添加新玩法。增加好友新鲜事模块,可以发布小视频,进行图片评论,发起话题,组建群聊,收藏表情包这些功能,尽可能地防止用户流失,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用户在认识后,将聊天阵地转移到更常用的微信、QQ这样的情况。
5. 芥末校园区别于其他校园社交产品的一个特色就是兴趣社交,单纯的大学生社交产品模式并不新奇,虽然近几年玩起校园社交的App层出不穷,但大都不温不火。人人网是校园社交产品的典型,由校内网改名后,不断尝试转型,而现在主打直播业务,风光不再。从人人网的前车之鉴可以看出,芥末校园App应避免禁锢于校园社交方向,兴趣功能上也应该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争取“兴趣+校园”两条腿走路,不断提升差异化优势。
(2) 排名及下载量
艾瑞数据提供的芥末校园排名:
总榜: 9648 社区交友:235
酷传网统计的安卓端下载量超过126万。iPhone端暂无下载量统计数据,但是根据易观千帆提供的芥末校园的用户设备分布,其在iPhone端的下载量预计在68万左右。使用苹果和OPPO的用户是绝对主力军。
2.2 产品结构
芥末校园App的页面结构图如下:
芥末校园产品结构主要由5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新鲜事”、“加好友”、“兴趣相投”、“悄悄话”、“我”。其中“兴趣相投”和“加好友”是本产品中寻找好友的两种核心方式。
2.3 产品功能
(1) 兴趣相投推荐好友
优点:
1. 芥末校园App的兴趣相投功能采取与陌陌类似的照片左右滑匹配形式,用户也可以通过点击屏幕相应的按钮完成操作。页面中不仅呈现了用户的头像(真实照片)、学校、学院、专业等关键信息,还显示出了双方的共同兴趣点。双方同时点赞成为好友,有一方或双方全部无感则切换下一位。
2. 超级喜欢”功能的增加,将用户的兴趣分为一般喜欢和特别喜欢两种,有利于成功的找到真正的相同爱好者。
建议:
1. 筛选功能目前只能按性别筛选,较为单调,笔者认为可以增加地域筛选,递进到学校、学院甚至专业筛选,以及某一范围距离的筛选(例如:离我1km以内),使用户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缩小范围,更精准快速地找到合适的伙伴。
2. 系统提供的兴趣标签数量很少,当用户要提交系统没有收录的兴趣标签时,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用户体验不好,可能在等待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甚至导致用户在这一环节流失。应该将兴趣标签由宽泛的领域不断定位到更小更具体的概念,不断追踪热点,增加系统提供的标签数,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用户自建兴趣标签的功能。
3. 笔者发现,每次打开App打开兴趣相投页面时都会有上图所示的2秒钟左右的空白等待时间,降低了用户体验,应该针对此问题进行优化。
(2)根据学校找好友
“加好友”页面里不仅提供了“加好友请求”,还智能推荐了“可能认识”,主要根据“同校同学院”、“同高中”、“老乡”这几个关键点进行筛选推荐。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用户寻找好友的时间。
建议:
1. 删除好友请求时,点击删除按钮会显示好友请求已删除,但只有当刷新页面或者点击“更多”才会有新的好友请求出现。应该对过程进行优化,当删除某个好友请求后,马上出现新的请求消息,使操作更为简洁。
2. 在顶部导航中除了“加好友”以外,还包括了同城的一些学校,最右侧有一个下拉菜单的标志。用户在滑动查看有哪些学校时会耗费很多时间,而在滑动过程中很有可能对这些学校都没有兴趣,再想返回去查看“加好友请求”时,又需要滑回最左端才能找到。笔者认为,“加好友”应该与下拉标志一样,被固定在页面上,无论用户滑到哪里都可以快速回到最初位置。
3. 顶部导航中通过左右滑显示在页面上的学校名称完全照搬下拉菜单中的“推荐”和 “同城”中的部分学校,排序也不变,笔者认为这一滑动看学校功能设计略显鸡肋,可以将其去掉,同时下拉符号换为更具概括性的词语,让其更明显。如果要延续这种左右滑风格,那么综合用户的好友所在地区、学校等分布特征来显示少数几个学校可能会更贴心,用户查看方便,同时也可避免长时间左右滑后却一无所获的问题。
(3)查看好友新鲜事
“新鲜事”的顶部导航分为“关注”和“发现”两个标签,用户可以对其他人的帖子点赞、评论、转发,在每条帖子下面默认显示评论,类似于QQ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芥末杂谈”这一栏目,它默认显示在关注区,是由系统发起话题,邀请用户参与讨论,话题聚焦于校园、爱情、搞笑以及热点时事等,用户也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投稿,审核通过后由系统发起此话题进行讨论。“芥末杂谈”也会不定期发起一些有奖参与的活动,对一些点赞数高的用户评论进行奖励。这一栏目旨在提高用户参与度,引起共鸣,进一步丰富社区内容。
建议:
1. 在“关注”页面查看朋友的状态时,最先看到的是“发现”和“可能认识的人”推荐,然后是“芥末杂谈”,之后才能看到想看的内容,会让用户产生烦躁感。所以如果想在“关注”里进行“可能认识的人”推荐,不应该放于页面最开始的重要位置,可以在用户浏览过几条新鲜事之后,再穿插其中。
2. “发现”不应放于“关注”里在占据版面,因为在页面最上方有“发现”的导航标签。
3. “芥末杂谈”可以放于上方的导航中,与“关注”和“发现”并列,方便用户寻找,可以分为“最新话题”和“精选话题”两部分,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4)悄悄话
悄悄话功能增加了聊天的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让聊天内容更加私密。在悄悄话页面里默认显示“校园人气之星”和“共有xx人给你悄悄点赞”这两个内容,校园人气之星意味着他们在芥末校园中人气很高,同时很喜欢与其他同学互动,活跃度高,每个满足相应条件的同学都可以申请成为人气之星,被评为人气之星后,相当于拥有了芥末校园的VIP用户,拥有一些主页装扮特权等等。这种由官方发起的活动,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营造友好的社区氛围,是一种激励用户更多的使用芥末校园APP的方法。
建议:
1. 校园人气之星目前是由用户申请,再由芥末校园官方审核决定。笔者认为,如果让用户打开“校园人气之星”页面,仅仅是为了看一看是谁获此殊荣的话,这样的规则不足以驱动更多的用户做打开页面的操作。更好的方式是让每一名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建议增加用户投票功能,可以在每个月里发起最佳人气王的评选活动,由官方在月初选定本月的人气之星用户进行公示,同时开启投票,月末投票截止后出现一名最佳人气王,由官方送出特别大礼。即使用户不满足人气之星的评选条件,也可以为感兴趣的人投出自己的一票。同时,支持将投票链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等,已经成为人气之星的同学可以分享链接进行拉票,这样势必会带来更多的潜在用户和访问量,也为整个社区增加活力。
2. “共有XX人为你悄悄点赞了”这一提醒是以对话的方式呈现的,会让用户误以为在点击后会呈现一个相应的对话框,结果点击完后直接跳到“兴趣相投”的页面,交互效果敷衍,用户体验不好。笔者一开始误以为出现了bug,在尝试几次后才恍然大悟,当笔者尝试将这一对话删除的时候,发现其无法删除。实际上,在用户的主页里已经显示了被赞过的次数,在“悄悄话”功能里再加这样的提醒有些鸡肋,交互体验也不佳。所以建议去掉“共有XX人为你悄悄点赞了”这一默认提醒。
3. 在“悄悄话”页面右上角更多功能中,包含发起群聊、添加好友、扫二维码等,目前用户想给没有聊天记录的好友发送消息或者发送悄悄话时,都需要从主页里的好友中选择相应人选,进入该好友主页,点击“悄悄话”按钮,开启聊天这样的过程(如上图)。笔者认为应简化整个过程,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建议在“悄悄话”页面中应增加一个与好友开启一对一聊天的按钮,点击后直接呈现出用户的好友列表,进而给好友发送消息。
2.4 视觉与交互体验
(1) 启动页
芥末校园启动页以接近全屏的白色为背景,搭配一抹绿色的产品Logo,简约大气。白色干净明快,绿色是芥末的颜色,是青春、自然、清爽的象征,二者搭配在一起给人以清新之感。
(2) 交互体验
芥末校园App页面大体选择以灰色、绿色、白色这三种颜色作为主色,在“新鲜事”和“加好友”页面中,由于内容较多,所以采用顶部+底部双导航模式,其中,顶部tab支持手势左右滑动切换,操作方便。在“加好友”页面中,顶部导航的背景图片是学校的主要建筑图,独具创意,随着左右滑动更改学校后,背景图片也相应更换,使得整个页面变得生动起来,但是因为学校名称一般有5个字以上,所以顶部tab字体显得稍小。
3. 用户意见
用户评论摘自App Store和知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从评价来看,负面评价较多,说明芥末校园App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整改和优化,主要体现在注册、二维码、举报封号、客服态度等方面。
4. 未来迭代建议
1. 增加“兴趣圈子”,相当于线下的学校社团的形式,使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由一对一的交友变为一对多的交友方式,提升用户的归属感。由用户发起的话题更能激发讨论,增加用户黏性。
2. 为了使兴趣圈子里用户发布的内容更丰富,开辟一片专门的UGC 空间也是必要的。用户可以查看和评论来自兴趣圈内其他用户的原创帖,也可以自己发帖,获得沉浸感。系统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智能推送有关用户兴趣的、点赞数高的优质文章、资讯等,除了让用户能知道最近发生了哪些趣闻、看到想要了解的内容之外,也可以在UGC社区里投放合适的相关的广告,增加盈利。
5. 总结
目前来看,芥末校园作为一款“兴趣+校园”两种交友模式相结合的社交产品,在做好校园实名交友的同时,应更深度的挖掘用户需求,在产品功能和交互设计上继续打磨,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完善用户服务,另外,还要在兴趣交友这一特色功能上多下功夫,建立起与其他同类校园社交产品的壁垒。在优化自身产品的基础上,也需要更积极的进行线下高校推广工作,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打造良好口碑。究竟芥末校园在未来的表现如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