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伴我行之心理健康学习体会
很荣幸今年这个暑假我能参加2019兴成长计划的课程学习。我选择了健康生活伴我行中的心理健康课程。现在已经学习了三次课,第一次是懂得新一代,第二次是什么影响着孩子,第三次是人的行为背后告诉我们什么,每一次聆听我都有很深刻的学习体会,每一位老师也很耐心且深刻地为我们进行了讲解。
还记得学习第一次课程——懂得新一代的时候,我收获颇丰。我是一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上其实并没有那么丰富的经验,因此迫切需要学习与成长。这次的课程学习,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与启发。新一代尤其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与关爱,在学校表现出自卑、不愿与他人交流的情况。我们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给予他们必要和及时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加之现在的新一代,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对话语权的要求高,知识面宽广等,都让我们在合适合理的对待留守儿童时充满了更大的挑战性。我认为班主任老师不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及帮助他们营造家庭温暖的同时,更要多注意他们的心理成长。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解决陪伴缺失带来的心理问题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核心自我评价”,二是“父母连结”,这两点在我的理解看来,我们首先要多给予孩子肯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除此之外,我还再次深刻地学习了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词,服务的行为,礼物,共处的时光,身体的接触。这些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丰富她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换个角度想,我们其实也和孩子一起在成长。
第二次课程的老师系统理论地为我们讲解了关于“什么影响着孩子”的主题,我觉得在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里,影响着他的因素有非常多,一件小事甚至一个路人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心里健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孩子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些一切的一切,操控者都在于家长,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当代中国不少家庭中,“第一所学校”里的“第一任教师”却没有尽到真正意义上“教子育人”的职责。种种现象表明,不少“第一任教师”所遵循的自我编纂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原则”,不但没有给孩子营造出应有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给孩子现在或未来增加了心理包袱,留下了成长的后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觉得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完整、公平的成长环境,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第三次的课程非常地吸引我——人的行为背后告诉我们什么。这个课题是以冰山的理论视角来分析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的东西。听完课后我也用老师教给我们的冰山理论进行了自我冰山的探索。我是一个不太会处理自己情绪的人,尤其是遇到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的时候。以前的我当遇到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时,我心里也会有焦虑与坐立不安的情绪。而且我认为只有完成了当前的任务我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期待只要我付出了努力和行动,就可以完美地攻克它。同时也渴望来自身边人的支持与帮助,信任与尊重。这些行为的背后是,每个人都希望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我相信其实学生也一样,假如我们尝试用冰山理论去剖析学生的行为以及在他行为背后隐藏的一些我们平时不了解的东西,对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期待接下来的课程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