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月开始,除了应付日常的工作外,整个人懒散了很多,不爱学习,不想看书,不想外出与人见面,总之,所有有关提升自己的事情都全部停滞。
很多计划的事情没做,心里自然也不好受,但是就是不愿意去做,找不到原因。
好在最近因为某个项目跟大学时高两届的师姐频繁链接,她从大学时就是我崇拜的对象,倒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事情触动到我,只是无缘由的对她比较崇拜。
上周她说刚好有两个朋友这周末从北京来广州培训,建议我跟她们见见面聊一聊,当时想着见个面而已,就爽快答应了。
但是到跟前有些犹豫了,特别是得知其中一个是北大的博士,2个孩子的宝妈,事业和家庭经营的很好时,更是不想见她们,总觉得目前的自己离这样的人太远,有些心虚和胆怯。
好在最后在师姐的不断鼓动下答应等他们培训结束后去市区接他们,然后送到南沙区去参加一个夜话活动,所谓夜话就是2个以上的人聚在一起,可以聊专业知识也可以随便聊天,将思想与思想进行碰撞,看是否会产生火花和新的想法。
老实说这种鞍前马后接送人的事情,“理性”的我是很不愿意做的,一方面觉得浪费时间,总觉得真要见面聊天约个地方吃个饭就挺好,而他们叫个车就解决的事情,没必要我亲自远山远水的接上又送。另一方面自己心里有些小九九,总觉得这么做有些拍人马屁,而这是我一贯讨厌的做事风格。
但是,心里总有另外一个“叛逆”的我在不停地挣扎,想借着这次机会让自己做出一些改变,好奇心驱使我想去看看那么优秀的人到底长啥样。更重要的是最近也不爱学习,想着是否要做出些改变,兴许会有一些额外的收获。
不言而喻,最后那个“叛逆”的我战胜了“理性”的我。
下午四点半出发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到市区,等了半个多小时,到晚上七点左右才见到人。
准备一起去南沙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位是今晚想见的优秀的王老师,身高跟我差不太多,穿了一件中长呢大衣,内搭是一件甜美的V领白色衬衫,脚上一双过膝的棕色平地长靴,整个给人的感觉很知性优雅而且稳重。
另一个同行的女孩子戴眼镜,长得也漂亮,名字叫新雁,上车后跟她聊的多些,性格很好的一个女孩子,来广州七八年了。还有一个同行的男孩子,戴眼镜,穿了一件酷酷的黑色牛仔衣,因为手骨折打着石膏绷带,看上去帅气说话很沉稳,据说是金牌讲师,大家都称呼他*老师。
等人齐了上车后,大家发现了后座上的纸袋,里边是提前给大家准备的面包和水,向来做事粗心但是心思细腻的我想着他们培训完应该也饿了,到南沙还得一个多小时,所以做了点准备。
从市区到南沙还好都是高速路况好,但这是平生第二次晚上开高速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车上坐的还是3位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一路顺畅,到目的地已经八点多,去的地方是个酒店,进到大堂已经有2个小伙伴在等着,一男一女, 像是夫妻。我们坐电梯上到一个公寓式套房,进去后里边还有三五个人在聊天,一见到我们都很热情,第一反应都是主动跟王老师打招呼,很明显他们都是认识的。
房间很有格调,一个大大的客厅跟卧室连着,中间可以拉屏风完全隔开,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客厅里有餐桌和茶几,提前到的小伙伴已经往桌上摆满了今晚夜话的零食和糕点,看上去很丰富。
大家简单的嘘寒问暖在等其他小伙伴,等参加活动的人到的七七八八,其中也包括新雁的丈夫,看上去很理工科的技术男,大家围着茶几全部落座,新雁作为主持人开始了今晚的活动,开始是介绍王老师和那位金牌讲师,这个过程中没那么严肃只是简单的介绍,但是看得出来大家投来的都是崇拜的眼神,接下来就是挨个介绍自己。
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我还是有些拘谨,安排落座时,我有些不知道坐哪里合适,这估计被王老师看到了,主动要求我坐到她旁边去,因此自我介绍就从我开始了。虽然三十几岁的人做过无数次自我介绍,但是还是暴露了自己的问题,所谓的自我介绍就只说了自己的名字,以及为什么到这里来两个点,别无其他。
活动有15人参加,在接下来听大家的介绍过程中,了解到这帮人都很优秀,有高校教师、房地产销售、会计、实体店老板、联想工程师、电商老板以及陪妈妈一起来的10岁女孩。
虽然是第一次见大家,但我也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在大家的介绍和讨论问题过程中,我尽量认真的聆听并给予眼神和微笑上的回应,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总要有些收获才不枉此行不是。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结合夜话中大家的聊天,我自己有了3点收获:
第一、链接产生价值,不为我所有,但可以为我所用。
链接毫无疑问可以拓宽自己的人脉圈,认识很多新的朋友,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你都能链接和认识,但是你可以主动选择对你自己有帮助有提升的人进行链接。
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想要链接的人比你优秀很多出现别人不爱搭理的情况,那怎么办?提供你的价值或者最起码做点什么让别人看到你的诚意。
这次跟王老师的见面我起初以为简单的约了吃个饭就好,但是忽略了她会很忙,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单独跟我吃饭,好在师姐给了很好的建议,主动去接送王老师,有时间就参加他们的夜话活动,把自己想要问的问题都想办法搞清楚。
经过一晚上的聆听和观察,我的确解决了内心的一些疑问,同时还有了意外的收获。
第二、不能向心魔妥协,接受自己的颓废,但是也要想办法走出低谷期。
低谷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大概率会遇见的,而我在低谷的时候,就像这两个月的状态一样,整个人很颓废,会远离社交圈,选择在一个僻静的小角落陪着娃,不学习,不参加活动,不逛街,除了必要的工作外不与人接触。
起初因为这种状态会很愧疚,心里总是很拧巴,不过经历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的颓废,不想看书听课就不做,想刷视频就刷个够,就这样持续了两个多月。
不过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倔强的人,那颗倔强而又高傲的心告诉我不能再颓废下去,必须要做出点改变,因此挣扎很多次后,终于在这次接送王老师以及参加夜话活动的过程中战胜了心魔,暂时走出了低谷期,比如昨天动力十足的把关闭2年的朋友圈功能重启,发了一个这关于这两年收获的动态,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点赞和评论,这大抵就是由低到高的心力回流吧。
第三、最好的父母是跟孩子一起成长的。
过去的两个月但凡有人想让我从颓废状态中走出来的话,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照顾孩子,包括这次与王老师见面,起初我也是用照顾孩子当挡箭牌拒绝了周五晚上的见面。
当然,每次拒绝别人后我确认也是在陪伴孩子,但是状态可想而知并不好,不够投入。
在夜话的过程中,有一对姐妹,妹妹改变很大,走出了日复一日十几年的实体店经营模式,而姐姐因为照顾一对七岁的双胞胎女儿心力交瘁,焦虑的不行,所以被妹妹拉过来参加这次活动,希望能把焦虑的情绪丢掉一些,老实说这个姐姐的状态看上去的确是那种被生活打磨的毫无棱角的家庭妇女,简单的自我介绍纠结了好一会才开口。
对于他的问题王老师分享了她的想法,孩子始终是会长大的,基本的陪伴的确不能少,在陪伴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不能按大人的意志打压孩子,而最好的状态是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长。
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我特别的赞同,可能是因为我正在践行这样的理念,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虽然是第一次做妈妈,但是自从孩子出生,我始终会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尽量不逼迫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同时,除了工作和陪伴她以外,我想办法让自己保持成长,在家控制玩手机的时间,抽空尽量上各种线上线下课,在孩子面前看书等等。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真的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另一方面想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以上3点就是这次经历的主要收获,过了周末花时间整理出来,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尽管当天晚上十二点多才回到家,又因为感冒咳嗽在现场没怎么吃东西,回家还煮了宵夜,而且吃完后上楼才知道女儿还在发烧,而爸爸却没给我电话,只是一直在监测体温细心的照顾着。
很感恩老公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当然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愧疚,但是在不恰当的时间认识了对的人和做出了对的决定,我并不后悔这次做出的改变。
相反,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在十年前认识了师姐,能在这个周末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优秀的王老师以及很多其他小伙伴,更重要的是,通过六七个小时的时间,我战胜了心魔,从颓废了两个多月的低谷期走了出来,再次激活了自己。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我的老公,文中的师姐贝贝,王老师,新雁以及那个“叛逆”的我自己。
写于 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