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一书。也为跟随易仁永澄老师关于《好好学习》这本书的领读活动。阅读全文过程中越来越笃定并非好好学习就能天天向上,李笑来曾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并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学习了学习的正确方法后再去学习。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甲老师是知识管理领域的专家,让我们跟随他来了解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吧~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的三个阶段
1.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2.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3.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深度认知
那么什么叫做深度认知呢?
1. 在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即表象做回答;而深度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后找出抽象规律。
2. 在回答的思考方式上看,简单回答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经验等;而深度的答案大多依托于实验验证,数据分析的支持。
3. 在答案的效果上看,简单的答案往往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深度认知的正道,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数量和速度,按照我们以往的学习习惯和大部分人的学习效率来说,大部分把时间花费在技术效率,而非认知效率上。
认知效率
欲了解认知效率,首先要了解解决方案底层的规律是什么?认清它表象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在深度认知学习过程中经过广泛验证,最底层最普遍的规律叫做临界知识。
在读书方面来说,首先作者给出四点比较有意义的论证。首先,要跳出低水平的勤奋陷阱,就是我们不能说一味的只是来增加读书的数量;其次,就是一个关于读书方法的升级,即把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第三,读书放慢速度,增加复利效应;最后,发现临界知识,举一反三。
在自我提升的三个级别课程中,专业必修课提升专业能力;公共基础课提升执行能力;通用必修课提升结构能力都很有必要学习。但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不完全地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然,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应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上,即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以上为本部分思维导图)
作者成甲多次提及临界知识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才是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呢?让我们《好好学习》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