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暴人语天之为,是也;而性为暴人歌天之为,非也。诸陈执既有所为,而我为之;陈执执之所为,因吾所为也。若陈执未有所为,而我为之陈执,陈执因吾所为也。暴人为我,为天之以人非为是也,而性不可正而正之。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既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
清晨早起之后,自己鼓励自己,只要是有时间就继续习惯养成读书学习日行一善,沿着反思深思并写作的兴趣之旅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
我们多多给个性暴戾的人解说上天的意志,这应该是对的;但是若只为凶暴君王歌颂上天的意志,这就又是不对的了。世上的人们所持着各种各样的学说并且能够流传于天下,如果我能去继续执行,那么各种学说就会因我的解说作为而发扬光大了;如果各种学说并没有流传于天下,而我却能为之讲解并传播,那么各种学说一定会因为有了我的努力而流传天下了啊。
那些暴戾的人们主要是看中自己,把他们自己作为上天的意志。另一方面又把人们认为错误的看作正确的,所以可见这些人的天性是不可改正但也要想法加以改正才行。在能够选择的利益之中选取那个大的,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有害处之中务必选取那最小的,却是不得已的啊。在本来所没有的地方中做出选择,这是多个利中选取大的。在已有的东西中做出舍弃,这才是区区害中选取小的呢。
墨家思想一路从兼爱非攻、节用天志……读下来,其中的实践理性与道德选择一直是核心,在此段中体现也是非常明显。思想传播是有一定的辩证逻辑的,对待暴戾的人教化就应该基于天道正义而不是什么权力附庸,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转化而绝非单纯传承;还有就是接着提出"利害之辨"的决策哲学,得能够突破传统"两害相权"的被动模式,为人处世就得有能力在利益未显时主动创造最大价值,还得能够在危机已至时理性止损才行。
他们所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其实非常契合现代风险管理的科学理论。转念反思深思,短文中还非常注重人心人性,将人性改造与价值选择统一居于实践理性框架之下了,既承认"性不可正"的现实困境,又坚持"正之"的道德使命。这就属于很不容易的古代思想了,直接在字里行间展现了墨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那种入世精神,当然对当代社会处理价值冲突与道德困境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呢。
读学思问,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