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和技巧》。前一段时间听岳老师的课,他说所有的心理咨询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行为训练,一个是习惯养成。
其实我觉得不单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也是。就是训练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
我觉得焦点解决也是在训练一种习惯。首先是训练设定目标的能力,而其次是看见美好未来的能力,最后坚决执行的能力。
1.确定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治疗。心理咨询跟其他的治疗其实一样,前2~4次就需要确定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可以结束治疗。
也就是以终为始,什么时候能走到这个终点,什么时候就可以结束了。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协商出一个可以结束的标准,约定只要达成这个目标就结束咨询。
在这个阶段需要了解情况,大概确定问题在哪里,同时设定目标。确定了终点,才知道该往哪里走,如果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都是浪费。
2.尽早出现积极的结果,创造出“期待的未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召唤,就像阴阳师那样,召唤一种好生活出现在自己的生活。
如何召唤呢?很多时候,都是模模糊糊看到它的影子,然后把这个影子描述清晰。变成目标,再把目标,变成可见的、可执行的行为。
说出来,感觉好简单呢。可能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难,只需要去做就可以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日拱一卒。
不要期待速成,快速成功的方法,大多都写在刑法里。需要耐心+执着的行动,才能看到预期变成现实。
3.如何知道?有何不同?这大概是一种标准,在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时间?知道这是达成目标了?
这是一种验证方式。验证已经出现了结果,适合用于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跟他相伴的是量尺问句。
这是一种尺度,就像钱也是一种尺度,用来衡量需求。而这个问句,是用来衡量目标达成情况的。
4.来访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期待的未来,因为只有自己的语言才有催眠的效果。人往往会对自己说出来的话,深信不疑。
这是一种自我催眠,自我NLP。就像假如一个人说我的命苦,我的命不好,那他的命就是不好。一个人说他跟妈妈有很深的仇,那就一定会有很深的仇。
当懂得这一点之后,明白自己的语言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对自己的语言有敬畏。可能这才是开始学习催眠的第一步。
5.描述的越清晰,越可能尽早出结果。让遥远的未来降落到现实中。清晰的描述意味着原本远的未来在变得越来越近,近到可以掉落下来,就像游戏里的装备一样。
这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无数人说过这一点。我有时候会感觉自己的耳朵因为听它,就起了茧子,真的太多次了。
6.需要用什么样的好生活来替代问题。前一段时间,听到一段关于痛苦的描述,感觉特别打动我。好像作者在进入我的心,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源自曾奇峰老师的公众号,这里引用这段话:
潜意识中,痛苦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比如犯错也许是期待豁免惩罚,伤害和被伤害也许是为了寻求熟悉的连接,躯体疼痛也许是帮你表达难以言说的情绪;
肥胖也许是在抵消心理上的匮乏,熬夜或许是在时间上延续自由,抑郁可能是在终止无意义的损耗,孤独可能是在沉淀真正的需要。
反过来,我们用痛苦替代一些没有说出来的需要表达。那能不能把这个需要直接表达出来,而不要用痛苦来替代呢?
有时候我们会沉浸在问题或痛苦里,没有办法走出来。那么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
7.可见的,细节的,多维度的,有影响力的。这是目标制定包含的东西。其实就是把脑海里那个复杂的,模糊的,混乱的想象梳理成线性的目标。
目标转变成具体的、实际的、可观察的行动。因为描述越具体越容易变成现实。原理跟前面描述的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差不多。
8.描述存在的、已有的,而不是缺点。这是一种训练方式,训练自己从一件事情中,从一句抱怨中,看到积极的一面,看到正向的一面。
也就是理解每句话背后的正向期待。因为看到这些,才能看到一个人的能力、资源和技能,看到这些能带来的好生活。而不是那些糟糕的现实。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