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例模式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线程不安全的单例模式
- 懒汉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LH;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UniqueInstanceLanhan(){
if (uniqueLH==null){
uniqueLH=new Singleton();
}
return uniqueLH;
}
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 饿汉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EH=new Singleton();
- 懒汉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LH;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UniqueInstanceLanhanSafe(){
if (uniqueLH==null){
uniqueLH=new Singleton();
}
return uniqueLH;
}
- 双重校验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加volatile是为了防止指令重排序
//uniqueInstance=new Singleton()分三步
//1.分配内存空间
//2.初始化
//3.将对象指向分配的内存空间
//如果没有禁止指令重排序 可能会出现先1 3 后 2
// 这样uniqueInstance不为null,但返回的对象还未被初始化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UniqueInstance(){
if (uniqueInstance==null){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if (uniqueInstance==null){
uniqueInstance=new Singleton();
}
}
}
return uniqueInstance;
}
}
- 枚举类
public enum SingletonEnum {
INSTANCE;
}
二、简单工厂模式
创建一个对象时不向客户暴露内部细节,并提供一个创建对象的通用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roduct{
}
public class Product1 implements Product{
}
public class Product2 implements Product{
}
三、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public interface Factory {
Product createProduct();
}
public class FactoryA implements 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createProduct() {
return new Product1();
}
}
public class FactoryB implements 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createProduct() {
return new Product2();
}
}
四、抽象工厂模式
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具体类。例如上述产品要增加相对应的配件。
public interface Tool {
}
public class ToolA implements Tool {
}
public class ToolB implements Tool {
}
public interface Factory {
Product createProduct();
Tool createTool();
}
public class FactoryA implements 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createProduct() {
return new Product1();
}
@Override
public Tool createTool() {
return new ToolA();
}
}
public class FactoryB implements 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createProduct() {
return new Product2();
}
@Override
public Tool createTool() {
return new ToolB();
}
}
五、命令模式
将命令封装成对象,可以使用命令来参数化其他对象,可以将命令放入队列中进行排队,将命令操作可以记录到日志中,支持撤销的操作。Java.lang.Runnable就使用了命令模式。
六、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顺序访问聚合对象元素的方法,并且不暴露聚合对象的内部表示。
七、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时,它的所有依赖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状态。
八、状态模式
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所属的类。
九、策略模式
定义一系列算法,封装每个算法,并使它们可以互换。
- 状态模式是通过状态转移来改变Context所组合的State对象
- 策略模式是通过Context本身的决策来改变组合的Strategy对象
Comparator是策略模式,就是在不改变对象自身,而用一种策略对象来改变它的行为,将算法和数据分离。
十、模版方法模式
定义算法框架,并将一些步骤的实现延迟到子类。通过模版方法,子类可以重新定义算法的某些步骤,而不用改变算法结构。
十一、适配器模式
把一个类接口转换成另一个用户需要的接口。
- Arrays.asList()
十二、组合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示“整体/部分”层次关系,允许用户以相同的方式处理单独对象和组合对象。
十三、装饰者模式
为对象动态添加功能。所谓装饰,就是把这个装饰者套在被装饰者上,从而动态扩展被装饰者的功能。
- 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
- java.io.BufferedOnputStream
十四、外观模式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从而让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十五、代理模式
控制对其他对象的访问。
- 远程代理:控制对远程对象(不同地址空间)的访问,它负责将请求及其参数进行编码,并向不同地址空间中的对象发送已经编码的请求。
- 虚拟代理: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它可以缓存实体的附加信息,以便延迟对它的访问,例如在网站加载一个很大的图片时,不能马上完成,可以用虚拟代理缓存图片的大小信息,然后生成一张临时图片代替原始图片。
- 保护代理:按权限控制对象的访问,它负责检查调用者是否具有实现一个请求所必须的访问权限。
- 智能代理:取代了简单的指针,它在访问对象时执行一些附加操作:记录对象的引用次数;第一次引用一个对象时,将它装入内存;在访问一个实际对象前,检查是否已经锁定了它,以确保其他对象不能改变它。
十六、Spring中的设计模式
1.简单工厂:Spring中的beanFactory
2.单例模式:Spring下默认的bean均为singleton
3.代理模式:AOP的动态代理
4.观察者模式:ApplicationListener
设计原则
- 单一责任原则(S)
让一个类只负责一个事,当这个类需要做过多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分解这个类 - 开放封闭原则(O)
类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该原则要求在添加新功能时不需要修改代码 - 里氏替换原则(L)
子类对象必须能够替换掉所有父类对象。子类需要能够当成父类来使用,并且需要比父类更特殊。如果不满足这个原则,那么各个子类的行为上就会有很大差异,增加继承体系的复杂度。 - 接口分离原则(O)
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他们不用的方法。因此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接口要好。 - 依赖倒置原则(D)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依赖于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