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于喜欢这个词儿,我羞涩地难于面对,每次都学会了逃避。要是从我的嘴巴里直接吐口一句:我喜欢你。那一定是你听错了,我可从没说过。
“性格孤僻,独来独往,脸上的冷气时常冒在外面……”这些是同学们和亲人对我的“点评”。我无力去反驳,更无理由“争辩”,在潜移默化中,我觉得自己就是如此这般的“麻木”,整天的游离状态,让人看了的确有点儿“寒碜”。有时候想念大伙儿,翻开留言册,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该多笑笑,多说话。这满页满页的鼓励和深情,直到现在才能够似懂非懂的体会,才会将这些像金子般的话语付诸在我的世界里。
要说起过去的这段“黑暗”,较现在的“神经质”,我的变化是娃们让我想明白了自己,也是自己想明白了自己。而那句“我喜欢”是我改变的制胜法宝。
从内敛到活泼的这趟列车,我走得并没有多顺畅,只是走走停停,越发觉得将内心情感挥洒出来的快感。
我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吧,腼腆就腼腆,不爱表达情感就不爱表达情感吧……这些自以为是的“以为”就这么应答着我的对白。直到遇见了孩子们,他们的天真烂漫,他们的热情洋溢时常感染着我,我是不是应该把“不越雷池半步”改成大胆出走,勇于尝试呢?
第一次萌生出“喜欢”,是在语文课堂上。一年级,孩子们刚入学不久,我在教“j q x”的时候,讲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故事。待到第二天的时候,我提出谁能再复述一遍,全班一眼望去,只有一个学生敢举起手等着我的“眷顾”。话音刚落,他的手格外的吸引我,是呀,比起没有,至少还有一个不是吗?
他站起来,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故事。大伙儿都认真地聆听,看着他的表情,仿佛周遭的一切都没了声音,教室里他的话来来回来的荡着秋千,还没等我让他坐下,接下来的一句话“舒老师,我喜欢你说的故事,所以,你昨天说了一遍我就记住了。”这一说却让我感动了一个下午,也深思了一个晚上。年纪已经二十多岁了,听到学生说“喜欢”,我还是会像个孩子一样活蹦乱跳,忘了接下来的坐下。
“奇怪,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别人对你说喜欢吗?”当有人看到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的旁白。
纯属正常,绝不虚构……
紧接着,“我也喜欢听你讲故事。”这是我对刘生喜同学回答问题的简单点评。注意,我毫不犹豫的说了“喜欢”。学生们放大瞳孔真挚地看着我,我笑了,学生们也笑了。兴许,他们第一次看到舒老师如此的直白吧,我也的确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敢这么“放肆”地说“喜欢”,说赞扬的话。
那时那刻的我异常的轻松,好似多年来被压抑的一口气一刹那间被吐出来了,我突然轻松了许多,如释重负了。
放学回到家的那个晚上,我一晚上没睡着,一直在想当天课堂上发生的事儿。作为老师,我自己都想不通放不开,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解放天性?我又如何教好他们,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呢?一连串的问号充斥着我的大脑。我想,为了解救自己的胆怯,为了照顾好这群未来的希望,我应该要改掉身上的“腼腆”“不爱说”,我应该要做点什么,我一定要有所行动。
于是,那个更直接表达情感的老师出现了。课堂上,我会毫不吝啬而又热情地夸赞学生积极的发言,不管学生回答的对还是错,他们在我这能听到中肯的点评。从开始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到现在的波浪式翻滚,我体会到了勇于跨出第一步的快感。
因为我的直白,学生也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朱世溢,一个曾经不爱说话的男生,你问他十句话,他连半句都不会回答你。然而,现在的他,活脱脱一个“话唠”,你叫他停止说,他依旧不听你的,时不时来个滔滔不绝此乃再正常不过了。而且他写的作文免不了大胆的“示爱”:“舒老师,你就是钥匙打开我闷闷不乐的心房;舒老师,你就是向日葵照射我时而黑暗的心情……”正是他的改变,才带给我莫名的自信。虽然他的改变不是我改变的,但是,我总能听到他说:“舒老师,是你影响了我。”当听到他不止一次提起我对他的影响时,我明白了作为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舒老师,你班娃真敢说。”张老师走过来跟我说。她话一说完,我还真有点儿蒙圈。“我刚从你班经过,你班娃居然叫我张美女。”我噗嗤笑出了声。“不要惊讶,那是因为把你当朋友才会如此'特殊'称呼你”我淡淡地回答。
现在这群娃,情感霸气外漏。他们会大胆地表达内心的喜欢,时不时画幅画送给我,画里有想要表达的意思,又或者直接来句“舒老师,我喜欢你”,好吧,然后,我也来回应一句“我也喜欢你”,他们就会微微一笑,好像得到了想要的幸福。
我从来都不小看他们是小学生,更多时候我觉得他们比我要勇敢,要懂得多。所以,没有理由,我热爱教师队伍,是这份光荣让我充满激情,而那句毫无征兆的“喜欢”,是我的教育教学的原则。
喜欢很简单,也很质朴,但真正表达内心的喜欢却是一个难题。我想,没有理由,我就是喜欢……
我,喜欢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喜欢课余时间和孩子们玩游戏、运动;喜欢挖空心思制造惊喜的课堂;喜欢孩子们那简单的表达;喜欢没有了理由,因为就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