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户外第167期新线首发,登安顶山,寻天空之境。公众号所选的照片让人视野一阔,蓝天、白云、碧水、茶园,都是我喜欢的元素,于是毫不犹豫报了名。
7时在集结点准时上车。今天多云,气温23-28℃。许是天气渐热的原因,抑或是没有挖竹笋、采枇杷、吃土鸡等项目,本次活动的参加人数并不多,主办方仅安排了一辆37座的大巴。据说上周的活动出动了三辆53座的大巴,参加人数多达150余人。
中途在嘉兴服务区休整。这座以五星级标准打造的服务区,采用架空模式,以“依水行舟”为主题,集公共服务、美食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与常见面对面两个孪生的服务区不同,嘉兴服务区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一区一特色”,这边主体建筑称为“南湖映波”,展现嘉兴的红船元素、红色文化;对面沪向主体建筑叫做“未来之舟”,更显科技感。
高速公路两边不时出现一块块金黄的麦田,又是一个收割季。车过下沙大桥,终于看到了钱塘江,与下游的宽阔相比,这里的江面显得平凡了一些。但江边广大的滩涂,依然给人一种浑朴的感觉,那是属于钱塘江的浑朴。路上遭遇堵车,时走时停,正昏昏沉沉间,又看到一片开阔的水面。原来是再一次由袁浦大桥跨越了钱塘江,当然,现在它的名字叫富春江。两岸绿树环绕,水草风茂,这是属于富春江的秀美。
10时三刻,在山基村口接了向导,车子继续前行,穿过村子,到达古道入口。关于山基村,我想它原本应该叫“山鸡村”吧,就像上海吴淞江清淤挖出来的泥土,堆积在岸边,形成一个个土堆,据《紫隄村志》记载,有野鸡墩、草靯墩、箭墩、窑墩、倭墩、长山墩等。其中的“野鸡墩”后来美化为“虞姬墩”,又演绎出一段与霸王别姬相关的故事。我想山基村的名字应该经过了初步美化,只是尚未有文人墨客给它编一段与某位历史名人相关的故事。
此处属仙霞岭余脉,登山道始于山基村蝴蝶山脚,终于飞凤岭安顶村,曾经是一条走私盐“交通要道”,全长4980米,最高峰海拔790米。开始的一段显然是新修的,路面由小石块铺成,很像我们这边的弹硌路,路中间则是半米宽的平整石板。进山之后,才是真正的古道,路面积了一层竹叶,有些滑脚。山路不断在溪流的左右切换。溪水清冽,随时停下来洗把脸,在这个闷热的初夏,给人带来丝丝凉意。
向导说得最多的是“蛇”,“山里有很多蛇”,“这里曾经出现过两条大蛇”,“你们不要乱走,有蛇”……一路上,我只看到过一只四脚蛇,更多的是蚊子,一直在耳边嗡嗡,挥之不去。
台门石是路边一块正面平整的大石,周边突出似门框。传说这是一扇隐藏的石门,门后堆满了金银珠宝。每逢年关难过,贫苦的村民到此祈祷,石门自开,可入内取一些救命钱。村里的财主知道了这个消息,骗开石门,拿走了一个大元宝。结局是一把天火把家产全部烧光,财主也得了怪病,饱受折磨,石门从此不再开启。我想这个财主特么坏了,吃好穿好,那么有钱,还断了村民的活路。他们应该联合起来斗地主!
岩坎飞瀑是沿途落差最大的一个瀑布,虽然放在外面算不得什么,但在村里绝对是拿摩温。连日天气晴好,水量不大,只见缕缕细流在石壁前滑落,像是挂了一幅珠帘。不远处有一块形似蛤蟆的怪石面对瀑布,于是一段粗制滥造的爱情故事拉开了帷幕:千万年前,山基村大坎坞,住着一只田鸡和一只蛤蟆,吸日月精华,采山川灵气,幻化成形,他们青梅竹马,日久生情。可是田父田母嫌贫爱富,棒打两栖动物,在一个狂风骤雨的晚上,将田鸡关在这个百十丈高的山崖上。爱而不见,田鸡日日嚎哭,泪水化为岩坎飞瀑;蛤蟆则化身成石,双目仍紧盯着岩坎。我并未被这个故事打动,希望它能不断完善,演绎出一段仙岭月明鸡有泪,世态凉薄蟆抽烟的凄美爱情故事。
大部分时间都在竹林里行走,一直上坡,向导说,我们这边的山坡比较平缓,如果从另一侧上山的话,会更加累人。竹林里闷热潮湿,爬山更耗体力,向导虽是本地人,看来平时疏于锻炼,他的话渐渐少了,脚步也沉重了起来。
走出竹林,是一片茶园,几幢楼房。在转角处调息一阵,一鼓作气登上台阶,就是村民家的平台。主人很好客,搬了凳子让大家坐下休息,还烧好热水相待。看着周边的茶园问这里产什么茶?阿婆见我不懂方言,指了指墙上的宣传图,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茶”字,两侧各有一首五绝,右侧是:煮沸安顶水,同饮云雾茶。客来茶犹香,人走茶不凉。左侧是:茶农诚相邀,结伴登古道。安顶云雾绕,茗香漫山飘。原来所产为“安顶云雾茶”。
这里是安顶村田基坪,坪上有十数户人家,大都是新建的楼房,旁边的电线杆上贴的标签则是“安顶村4号田鸡坪公变1#7”,所以田基坪原来应该叫田鸡坪,传说是因前面那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而得名。主人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望见富春江上的大桥,可惜今天空气不透,远眺仅见群山隐约的轮廓。
经过一番修整,吃过路餐,13时正式出发。又是一片竹林,林中都是折断的竹子,向导说是被雪压断的。至今无人清理,显得杂乱荒凉。峰回路转,视野开阔,前面大田当山坡上的房舍尽收眼底,周边是密密层层的茶树,尽数被砍了头,等待发出新枝。然后就看到一块蓝白色“路牌”:我在安顶很想你,人们对这牌子应该不会陌生,近来不管是在景区还是美食街,都有这样的牌子。那些依然乐此不疲在跟前拍照的人,想必心中藏着些许小暧昧吧。
穿过游客服务中心,就走到了公路上,左转往北是安顶云雾茶镇景区最高点冠云台,海拔738米,天空之镜即在此处,镜面面积达280平方米。我们与这个著名的景点擦身而过,右转而去,因为进入景区需要买39元的门票,领队说出来徒步,尽量多走路少花钱。
路上不时有摩托呼啸而过,车型千姿百态,霸气侧漏。两侧坡上,都是茶园。枕雪台是路边一个不大的观景平台,顾名思义,为冬季赏雪佳处。这里也是云雾茶镇景区三大露营基地之一,视野开阔,可日观山景,夜揽星河。
见一座低矮简易的木牌坊,上书“御茶十八蓬”。据传,元末朱元璋进攻杭州失利,避难安顶山大西庵,庵中老道奉茶敬客,朱元璋又累又渴之际,呷上一口,顿觉茶香沁脾,醇冽心肺,精神大振。老道介绍说:“此乃安顶云雾茶”。并请朱元璋登顶观看十几蓬茶树。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下诏把十几蓬老茶丛赐名“安顶十八蓬”,并将安顶云雾茶列为贡品。世易时移,不知当年的老茶树而今安在哉?
在韩山居路牌处右转,走不多路,来到一户农家,向导安排在此品茗休息。许是走得累了,又出了一身汗,呷上一口,顿觉茶香沁脾,醇冽心肺。客厅正中一幅书法“愿溯大痴源头水,新安放棹写春山”,录驾沧先生句,富春轩主人手书。
继续下坡,一路有山桃、猕猴桃、覆盆子、蓬蘽等,累累果实,挂于枝间。可惜桃未成熟,摘了几颗覆盆子尝尝,酸酸甜甜,籽多而汁少。
穿过一片茶园,接着又是连绵的竹林。地图上显示,山道名为杨树垅绿道,2021年经过全面修缮,沿途有扑缸石、撞拢石、卧姆石、癞狮石、龙门坎瀑布、紫沙坎瀑布等景观,可惜皆未曾留意,只见两座四角仿古防腐木凉亭,一曰望潮,一曰观瀑。
15时到达山下的蔡家坞,看到停在广场边的大巴,终于定心了。还得感谢那些蚊虫一直在耳边催促,不然不可能以这么快的速度下山。广场边有一座醒目的建筑——蔡家坞文化礼堂,由智仁庙前厅遗址上建造的新民大会堂改建而成。
智仁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大开间三间砖木结构,二厅一天井六厢,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后厅正殿供奉吴公大帝、观音娘娘、石明大皇、地藏王等神像。民国二十九年(1940)农历九月十五日,被日本侵略者焚毁,抗战胜利后重建。正面门楼为砖砌阶梯式圆顶,墙上塑2只白色和平鸽围护五角星图案,图下额枋内由本村贤士蔡宝康书写“新民大会场”五个大字。1967年,大会场与智仁庙正殿连接处上方高4.5米墙上,画一幅宽5米,高2.2米毛泽东与工农商学兵在一起的彩色壁画。2021年2月,新民大会场列入杭州市历史保护图则名录。
由路牌得知附近有造纸煮原料遗址、蔡氏手工工坊、举人墓、赵家花厅、安吉桥、古井、萧富古道等古迹。趁人员未齐,随处走走,不觉走到了赵家龙凤花厅。花厅现仅存仪门一座,四周浮雕“卍”字和龙、凤、鹤、缠枝花草等图案,额枋砖雕“聿怀多福”四字。通过这些仅存的砖石构件,想见当时的宏伟壮观。
终于,人员陆续到齐,赶在16时半之前启程回家。由于天热,很多人吃不消,最终走了一条简化版的线路,全程近10公里,累计上升670米。我并没有遗憾走了这条路,却错过了那条路上的风景,因为每条路上都有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