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性格常常被评价为是内向的或是外向的,甚至就连自己也会给自己定义一个偏向,比如会说:“别看我参加的活动很多,其实是个比较内向的人。”
你有否想过,就算是小时候内向长大也会变外向,或者恰好相反,或者变化并不大。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处在不一样的心境,或所持不一样的态度时,都会有或内向或外向的表现,甚至他们并不能被定义在一个变化中的人身上。在心理学中所谓完美的性格测试,过一段时间再做,产生的结果都会不同。
关于性格的划分和地域歧视可以做一个类比,大脑愿意选择简单的归类,这样会比较容易计算和做判断,所以我们容易把人分为内向外向,把人也按照地域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外向的人热情热心好接触,北方人豪迈嗓门大;内向的人沟通能力不够好,南方人处事圆融口味清淡。事实告诉我们多样性存在的概率远大于我们简单的分类认知。我们常常吃了大脑偷懒的亏。
而我们到底要怎么看待性格,它真的有稳定的区间吗。我喜欢用房间的比喻来解释,它很好的呈现了这其中的丰富和有趣。
所谓性格内向外向否,大部分是在社交场合来自别人或者自己对当时呈现的社交表现所做出的评价。那根本就不是真实的自己,或者说那仅仅是在那个房间里面的时候,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我们的社交场合有多少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多少种,社交呈现就至少有多少种。
在不同的房间,人的表现或内向些或外向些,或者一会儿一个变化,因为心情不同,看到的人事物的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呈现,不能说他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
这样评价和标签容易给人错误的引导。关键是内向外向那些定义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做出的改变。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自己。
现在我相信,下次有人再评价你性格是内向或者外向的时候,你心里会有自己的答案了。你觉得自己现在是在哪个房间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