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   在时代洪流中做一个    清醒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理学家阿希的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做在那儿了。

他不知道这五个人都是托。阿希让大家做一个判断,卡片上四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做出判断,但五个托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于是一大串的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他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1895年,勒庞写的一本经典的著作乌合之众此书出版之后呢,以每年再版一次的速度疯狂传播,这本书道出一个真谛。聪明的个体陷入群体就容易变成一个傻子。

个体的大多数聪明的理性的冷静的。一旦陷入到群体成为群体的一部分。就容易变得迷信 盲从  愚蠢 和暴力。

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成为傻子的潜质。因为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作出一下荒唐可笑而且好毫不自知的事情。

遇到一件事,你有没想过这五个问题?第一,这个事情有没有要证据和理由来支撑。第二,这个理由和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第三,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的假设。第四,其中的证据或者事实的能否有效支撑理由。第五,是否存在着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和事实。

如果你不能明确的判定,那就请不要妄下结论,不要急于站队,不要轻易的被别人的评论左右,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守脑如玉”。

1998年香港廉政公署公招首席调查主任。43岁的蔡双雄参加了这次选拔考试。最后一道把蔡双雄给难住了,这道题分值二十分,如果答不出来,就意味着出局。蔡双雄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答案,最后他在试卷写上,“我不会答”。

两周以后呢,结果公布,只有蔡双雄入选。这道题目的呢,就是测试应试者的诚信度。唯有唯有守脑如玉才能有这般的定见和远见。

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的文章里,曾经引用了一位高僧的话。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什么是不受人惑的人。

胡适先生说这个人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不仓促的下结论,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宁愿耽搁一段时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再下结论,胡适先生的话,更适用于这个时代,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国庆回家,拍拍家乡的周边 相机总是能够记录很多东西 有可能以后再也看不到的东西 很像蒲公英的菜花的籽 可能因为像玫...
    覃格尔阅读 286评论 0 2
  • E28 The discovery of a significant flaw in software that ...
    一日一译阅读 15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