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四方风神不仅是四方之神,同样也是四时之神,可以说是关于风神崇拜最为古老的一个源头,而从此顺流而下,则在周人、楚人以及东夷族群中,发生了不同的分化与演绎。可以说风还是那个风,但神却不再是那个神。
(一)周人、楚人和东夷之风神
周人的风神,叫做“风师”,但实际上这个风师,却和天上二十八星宿的“箕星”关系密切,几乎可以将二者等同起来。我们在《左传·昭公六年》中看到这样的记载:“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不时,于是乎禁之”。就是说,日月星辰是天神,所以主宰了人间的雪霜风雨之患。
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即当满月处在箕宿的位置上,春天的大风就会扬起尘土,这表明天气开始转暖,万物复苏。所以古人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箕也。”
于是乎,在周人的眼中,箕星一出,大风骤起,于是箕就成了风神的代名词。
楚人的风神,叫做“飞廉”,屈原在《楚辞·离骚》中说:“后飞廉使奔属”,屈原以风神飞廉作为自己遨游天际的随从,足以说明飞廉使楚人崇拜的风神。这种飞廉长什么样子呢?高诱说了:“飞廉,兽名,长毛有翼。”
在汉唐时代,风神飞廉的形象比较常见:“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这种飞廉,也经常出现在墓室内的壁画中,成为墓主升仙路上的守护神兽。
东夷的风神,叫做“大风”,在《淮南子》中说:“尧之时,(羿)缴大风于青丘之泽”,在高诱的注释中,大风指的就是风伯。我们之前说过,东夷族群崇尚凤鸟,凤和风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东夷的风神其实就是凤神。
(二)大荒世界里的源头
之所以说,不论是周人的“箕星”、楚人的“飞廉”还是东夷的“大风”,其文化渊源都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中的大荒世界中。
在大荒经中有二十八座山,可以对应天上的二十八宿,其中的箕星就对应这大荒中的“壑明俊疾”之山,此山为日月所出,有一个国家叫做“中容之国”。
楚人在《山海经》中是属于颛顼、祝融一脉的,在这一脉中,颛顼为北方水帝,祝融为火神,而飞廉则是风神,雷神和云神则是“屏翳”,如此水火风雷四神齐聚。
东夷的风神,可能与少昊氏族有关,在《山海经》中就有很多关于凤凰的记载,不仅如此,凤凰、大鹏其实都可以作为“风神”的具体形象,因为“风”其实本质上就是鸟类飞翔之时所产生的气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国语·鲁语》,讲吴国攻破越国之后,得到了一根巨大的骨头,有一节车那么大,于是便派人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巨人防风氏的遗骨。而这个巨人防风氏就是大禹在会盟诸侯时被诛杀的,因为他是巨人,又是防风氏,所以有人也认为它才是所谓的“大风”。
关注公众号,记得发送文字“山海经”,即可获取15本精选山海经研读书籍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