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
教科书第2页,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
教科书第3-4页的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学生通过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活动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展开的,目的是为了让
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
不在进行着的。值得注意的是,“说一说”部分中的“煮食物”现象,学生会将煮食物过程中出现的白汽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基于第一和二个活动的认识之后,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实验一通过比较两个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还应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科盒的变化,观察和研究水去哪儿了?该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这两个活动都需要较长时间,应该提前安排。
第四个活动是基于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开,此时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具体丰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
教科书第4页,研讨版块,共有3个问题: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和比较展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发现学生是否理解了整个过程,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归纳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整体感觉很棒。
一.我的上课流程:
导入:1.每个组都领到一杯水,观察讨论水的特点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然后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手背上划一道水痕。
4.提问:你观察到什么?你想问什么?
探索: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能回答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直接告诉学生蒸发,水蒸气的科学概念,
2.问:水蒸气有什么特点?(看不见)
3. 观察现象:水洼变干,晾晒衣服等
4.思考水怎样才能水蒸气?(遇热)
5.观察现象:烧开水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大多数学生只注意到白汽)
引导思考:上方飘着的白汽是水蒸气吗?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这是什么?
6.回顾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水遇热会蒸发,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现在你想问陈老师什么问题?
(预设: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
7. 实验证明猜想
8. 认识韦恩图
9. 完成活动手册
10. 作业布置
9月9日 3.2班
基于观察的对话
环节一:观察一杯水,说说水的特点
学生:水里有颗粒。
教师:颗粒长什么样?
学生:是气泡
教师:这气泡里包裹着空气,这也说明水里时有空气的。
学生:水会反光。
学生:水像镜子。
教师:对于这两个回答的准确性,我建议我们课后探索证实。
环节二:在自己的手背上轻轻划一道水痕,观察水痕的变化
学生:水变干了。水不见了。
教师:你认为手背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1:跑到我们的手里去了。
学生2:跑到空气中去了。
教师:我们的皮肤确实能吸收一部分水。但谁会跑到空气中去吗?我们来观察这个现象,打湿的帕子,过一会后会变干,帕子上的水哪里去了?
(这一个环节给我的启示:避免让学生产生水被吸收的想法,选择在桌面上划水痕比较好。)
9月11 日3.3班
环节1:观察这杯水,说说你观察到的水的特点(任务)
请你用看、摸、扇闻等方法(方法指导)
学生回答:无色、无味、透明、会反光、会流动、摸得着······
这个班的学生不太理解“水有固定的体积”,与“水没有固定形状”混淆,这一点2班的不一样,2班的学生直接从烧杯上的读数就认识到水有固定的形状。所以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学情可能有明显的区别,课同的学生,学情可能有明显的区别,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反应。
还有学生回答到“水会放大物体”。
环节二:通过举例,归纳的方法,学生总结出水在温度比较高时会变成水蒸气,但和学生对话时,仍然发现很多学生很难接受“白汽不是水蒸气”这个观点,我猜测他们很好奇,所以问他们:我们看见的“白汽”究竟是什么?
有学生就说:是水蒸气变成的水蒸气。
我请学生先观察:在热水上面盖一个盖子。
通过摸,与水的特点进行比较,学生能发现“白汽”就是水。
我追问:水是怎么来的?
有学生就想到了:“水蒸气变来的,因为谁能变成水蒸气,我们把它盖住了。”
但大部分学生是疑惑的,我趁机追问:“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观察现象:在一个装满空气的杯子下放一些冰块。学生观察到杯子内壁有“白汽”,摸一摸,湿湿的。学生就发现了水蒸气是能变成水的,而且是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
总结本周教学感受:1.科学世界真的很神奇,很美妙。
课堂上有学生就大声地说出:“我就是科学家。”
还有些学生说着:“原来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不正确。”“太神奇了”
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这个满是魅力的世界中,很幸福很快乐。
1. 课堂教学是私人订制的,关注教学的逻辑,更要关注学生的起点。
2. 进步源于课堂的对话。
3. 研究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设计,基于学生经验。
4.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在我的课堂上,没有错误,只有暂时不对。我们的课堂是平等和谐美妙的,但必须有相互尊重,必须遵守纪律。
5. 教师满满的热情,才能带来充满热情的课堂。
我就是这样做的,一如既往,坚持不懈,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