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把学习这两个字拆解一下。
学,觉悟也,通俗讲就是思考所得,可谓之理论;
学就是不断复盘、反思,才能更好地理解你学习的那些知识。
学的过程也是提高你的认知过程,随着你认知的提高,你会发现事物之间的细微不同,以及新旧事物之间的关联。
只有将所学新事物跟你已经掌握的旧事物产生关联,你才不会产生混乱。这个过程你会主动反思两种事物不同的原因,两种事物发展的脉络,趋势;只有对比,才能发现不同,才能在你的大脑中产生沟回,产生刺激,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
只有通过对比,发现所学知识的不同,你才会对知识进行重新编码,分门别类,以便在使用的时候,能及时调出,指挥下一步的习。
习 :日之所为,素位之行;就是每天练习,践行所学,可谓之实践。
古人常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这些都深刻而又简洁准确的讲出了习的重要性,中国的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都是十分精炼,而且振聋发聩。
例如老子道德经,德国每个家庭人手一册,不仅影响国人,而且影响世人。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道;孔子的毕生所讲总结起来也就两个字:君子;日本人东乡平八郎称一生伏首拜阳明,被誉为神人的王阳明也只有四个字:知行合一。
这么简单的道理,而这些圣人,神人穷尽一生才悟出来,难道是他们比较笨?非也,是他们在用一生践行这些简单的道理,然后活成了万世师表。可是泛泛之众每日背诵,却从来不习,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
术从简,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寻找最少的关键知识,然后马上践行,通过践行不断的更新升级以及补充所学知识,量化自己的学习进程。在践行中加深自己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所学。
因此,“学”,“习”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互为纠正。习承担了检验和反馈所学内容的重任。
很多人因为缺乏践行所学知识,始终停留在意识层面,天天玩意识流,仅仅靠臆想,就达到了人生高潮。令人啼笑皆非。
正所谓:听过太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学了很多理论,却最终落得一个纸上谈兵,徒有虚名。因为他们只有学,没有习。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订阅各种期刊,购买学习书籍,参加各种讲座。却从来不在现实中运用和实践所学。
于是很多人说:读书无用论,特别是清华学子卖猪之类的新闻,总是恰当的时候出现给他们带来安慰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