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文艺症患者一样,做梦有一天自己开家书店,品书品咖啡,聊书聊生活。结果现实太骨感,确切说是高昂的租金让理想望而却步,于是放下杂念,专心品读书店的风景和背后的故事。就像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所写,“要做真正想做的事时,就像飞机一样,需要长长的跑道。”也许有那么一天,理想就实现了呢!
先说一家颜值最高的书店,凤凰九里书屋。这家位于中国最南端的面朝大海的书店,让人印象太深刻了。玻璃落地窗的后面是一张硕大无比的原木长条桌子,人坐两面,书摆中间,随你挑选。不看书也没事,你就在书桌边托着下巴看海,石梅湾的海湛蓝悠远,层层海浪发出阵阵响声,伴随着海鸥的鸣叫。此刻发呆就好,思考人生都觉得很肤浅。那天在凤凰九里看了本美国汉学家写中国隐士的书《空谷幽兰》,书中描绘了终南山中隐居的数千位隐士的秘密,真的是另一个世界:“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冥之时的片刻小憩。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自己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作者比尔·波特说:“我很喜欢终南山的隐士们,他们是最好的人,很善良,很快乐,如果世界多一些这样的人,世界会很美丽。”是的!
再说一家有私人感情的书店,慢书房。因为是好友在苏州开的店,自然会加入一些个人偏爱。慢书房的吸引力在于老板的口才和老板娘的文笔。那天在慢书房参加了台湾作家张晓风新书《孤意与深情》的见面会,多著名的一位作家,到了慢书房就像到家似的,在老板幽默谦逊的介绍后,张晓风的谈话从文学谈到爱情;从张家长谈到李家短。观众也忘了距离感,从年轻时的情愫谈到自己孩子的阅读理解,甚至畅想未来嫁女儿的不舍场景。76岁的张晓风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快乐地过贫穷的日子——她不爱鲜花,不喝矿泉水,用淘米水浇花,蔬菜贵时只吃自家种的桑叶,退休后未曾买过新衣服……然而对爱情却毫不含糊,为对方一辈子“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晚上住在慢书房书舍的客房—牡丹亭,耳边还回味着一个老人的爱情观:“老师死后我忽然觉得老师自己也是一个有其“孤意”有其“深情”的人,他执着于一个绵邈温馨的中国,他的孤意是一个中国读书人对传统的悲痛的拥姿,而他的深情,使他容纳接受每一股昂扬冲激的生命,因而使自己更其波澜壮阔,浩瀚森森……”那夜睡得特别沉,连梦都没做,一早神清气爽地吃老板娘做的苏州早餐,这一天就像误入桃花源,妥妥的。
说书店一定绕不过里程碑式的书店—先锋书店,这可以说是我们南京的文艺地标了,每个到先锋的异乡人都有一种朝拜的感觉。不仅仅是一进门就看到的十字架,更是因为老钱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农村里开书店、咖啡馆的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小华,他说他想做书店的灵魂,就算是在最黑暗的地方,也可以存在一丝光明。那天受邀去看老钱投资的电影《内心引力》,这是一部直面创业艰辛与磨砺的纪实电影,影片以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画面,勾勒出一批创业者的群像,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励志色彩。正如片中Tina所说:“当你知道生命是无法永生的时候,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生活了。”当然,成功不应该只有简单粗暴的唯一标准,幸福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但无论如何,Go with Your Gut,都是让自己多一点欣慰、少一些遗憾的举措。创业难免孤单,但书往往是个好伙伴。就像《岛上书店》,当A.J.在生命的最后这样说到,“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还有很多书店都是心头好,以后慢慢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