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置身书架丛中,固然有被知识包裹的温暖,但面对着这个区那个区和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选书倒成了一个大问题。
当你抱着一堆书回家,既享受了买买买的快感,又有吸收营养的期待,结果发现“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哪怕当初最有“眼缘”的书,打开一看却大失所望,完全不是自己当初的美好印象。
久而久之,书房变成了仓库,书本变成了装饰物。我们只能自嘲叶公好龙,承认自己不会阅读,就此中断阅读之路。
买书也跟相亲类似,不仅仅讲究一个缘份,还要做一定了解才能“牵手”成功。不会阅读,可能不是你没这种能力,而是没有做好“相亲”前的准备。
01功课做在平时
看新闻,大城市的公园里总有属于姻缘的“相亲角”。虽然去的多是父母,但也为自己的子女精心制作了“简历”,其中择偶标准尤为醒目和明确。
而买书也一样,没有明确的需求,很容易陷入冲动购买的漩涡。
至于如何明确需求,功课要做在平时。
一是要随时随地收集线索。日常生活中,你心血来潮突然想读的书或者想对哪一个领域做一个了解,阅读时,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或者推荐了的书,看新闻、广告、书评,突然有兴趣的某一本书等等,这些都是线索,包含着我们真正的阅读兴趣或者需求,值得我们随时随地记录,记录下来了就成为了“随想笔记”内容之一。
二是要学会整理成册。按照作者建议,随想笔记是十分随意的,只需要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对格式、内容都没有要求。虽然方便了记录,但却不方便按图索骥地“指名购买”。作者在本书中列出了“诀窍”,并提供了自己的整理方法以供参考。书少时就写在笔记本最后一页,书多了就整理成专门的表格,这两种就是“购书清单”。
02“牵手”前还需确认
不论是相亲类节目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相亲,都有交流互动的环节,意在加强了解,知根知底好配对。
同样,当我们列好书单到书店或者网上,也不是直接就购买,还需要一个“确认”环节。
书中提到了四种确认方法:一是书店翻看或者网上试读;二是人人皆知的经典、名著;三是看过书籍作者的其他书,认同作者写作风格;四是系列丛书的话已经看过其中一两本。
确认方法不局限于以上四种,原则就是四个字:内容已知。
个人认为阅读书评就是很不错的方式。
因为书评的内容就要求书评作者对全书进行概括性介绍,便于我们在未读之前对书籍有一个了解。
而且书评要求作者有自己对书籍的独特解读。阅读这部分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找到阅读角度,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果读完之后,我们自己写书评的话,还可以跟别人的书评进行对照,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03我最失败的一次买书经历
那是去年的阅读日,恰逢新华书店在搞活动,买四送一。活动方式就是选五本书,其中价格最高的四本就是五本书的总价,余下一本算送的。
浏览了一下,书籍都不是很新,严重怀疑是库存挤压书。但当时真是有“双十一”的感觉,在现场各种组合,最后觉得选五本价位差不多的组合最划算,一口气买了五组,总计二十五本,觉得自己赚大发了。
结果买回来一年,读了两本就读不下去了。买的时候,书本都是有包装的,不买不让拆。于是只能看封面和作者,靠“眼缘”。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最大的失误应该是没有买名著。二十五本名著,想想都不会亏。
买书就像相亲。
在平时就要做好功课,清楚自己要什么类型,对什么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遇到的书和想了解的领域,做好随想笔记。
真的掏钱购买前也要确认,意向书籍是否真的值得购买。确认的原则就是“内容已知”。
希望大家都会买书,买到真正的好书、相伴一生的书。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