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阵子很忙。
忙到搁笔许久,忙到几天无法通一次电话,忙到体重呈线性上涨,忙到思维几近枯竭。
当然,忙碌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如迅速提升的业务能力和逐渐拓展的人脉圈子,但是相比较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收益太过微薄。
有人说,忙,说明你能者多劳;也有人说,忙,说明你在头部岗位。
很正确。
但是静下心来仔细一衡量,既然忙碌是无法避免的,那么讲究一点策略是否可以更加忙得其所呢?
1 我们究竟在忙些什么?
是永远干不完的工作?前辈常常和我们讲:“活,是永远干不完的。”的确,只要太阳正常起落,河水依旧流动,你仍然在岗,工作就永远没有尽头。有时工作一项接着一项过来,有时它们结伴而行、同时到来,毫无喘息的机会。牢骚之余,我们还是得奋不顾身、全心投入,忙得天天昏地暗。但偶有小闲,和朋友坐下来聊天时,不免唏嘘感叹,既叹息忙碌本身,又叹息忙碌成本之高、收益之少。
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家庭琐碎?家庭的事,绝不是小事。后院一旦起火,征战之心、踌躇之志面临夭折。为了家庭奔波忙碌,无可厚非。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为了履行好职责,每个角色都有充分忙碌的理由。但常常一天忙碌下来,回头一看,好像又什么事都没有做,琐碎仍旧是琐碎,那几个解不开的结,仍旧纹丝不动。
是极力维系的人脉圈子?人海浮沉,不懂点人情世故,没有些交际圈子,是寸步难行的。忙着巴结、应酬、交朋友、走门道,人前人后的两张脸,自己都厌倦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难免会自问,忙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旋律。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的理由。如果不忙,就常常会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
“你竟然还有时间跑马拉松?”,“你竟然还有空玩摄影?”,“你竟然有大把的时间看书,写文章?”,“怎么感觉你一天到晚都在玩?”
之前,我是不务正业的典型代表。
现在,我也很想把这些问题抛给之前的我。
当我自己也开始这样发问时,危机已经来了。
2 忙碌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忙碌让计划变得无足轻重
我一直在坚持着“每日三件事”,即每天定好次日要做的三件事,晚上做回顾和总结,并继续定次日三事,算是每日的复盘和计划。可一旦忙碌起来后,马不停蹄、昼夜不息,计划往往不能落实。之前非常轻松的安排,也无暇顾及。渐渐地,“三件事”于我的重要意义在递减,难得的好方法在失去其应有的效力。我内心一度非常纠结和挣扎,计划一改再改,但执行力却无可避免的降低了。只能自我慰藉,身不由己。
由忙致懒
此话怎讲?忙碌理应是勤奋者的专属啊。有一种胖叫工作胖,疲于应付工作导致饮食作息很不规律,原本的习惯在渐渐改变,一有时间就想慵懒地蜷缩在角落。不想跑,不想游,不想动。“工作那么累,难得有时间我应该好好休息。”成了最合理的挡箭牌。忙碌在导致懒惰,体重也在逐渐增长。还有一种乱称为工作乱。忙碌者的房间,往往并不是那么整洁。物品随手摆放,缺乏条理性。纵观我自己卧室的变化,便可知一二,从窗明几净到满地灰尘,从整洁有序到凌乱不堪,而房间恰恰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改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思维陷入局限性
这是忙碌导致的最大损失。我们常听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思考的停滞是最危险后果。人一旦过度忙碌,便只会着眼于眼前的事物,鲜有时间仰望星空,更鲜有精力着眼大局。“我明明那么努力,那么勤奋,那么用功……”你的明明用错了地方,导致目光越来越短浅、思维越来越局限、格局越来越狭隘,渐渐地与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
有一个狭窄框架效应是这么解释的,当框架非常窄的时候,你在框架之中,实际上看不到世界的全貌。
忙碌,很可能就是你狭窄的框架。
3 来点策略,让忙碌更得其所
当你开始反思忙碌时,一切都还来得及。
毕竟我们的社会,忙碌者占大多数;毕竟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正打着样。
我给自己定了一点改变的小策略,与大家分享。
其一,学习时间和精力的管理方法。一天同样是24小时,同样非常地忙碌,高效人士通过一套好的时间精力管理方法能应对地游刃有余。比方说功利读书,极其功利地,最短时间地摄取有效知识;精力管理,一个人每天的不同时候,每周的不同天,精力和状态都是不一样,可以把相应的工作放到合适的时间段来完成,大大提升效率;碎片时间管理,制定好一张时间表,1分钟、5分钟、10分钟、半小时等都有相对应的内容,一旦有这些间隙时间,立马可以做相应的时间,避免该时间段无所事事……
其二,定期停下来反思。走得太快,会错过很多的机会和风景。因此,再忙也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独处一下,安排一次与己的约会。评估一下近期的状况,衡量一下当下的得失,修正一下未来的航向,捋清思路再上路。
其三,有些事再忙也得去做。很多时候,忙不过是一个借口。只要真下决心,一定能抽出时间来。对家人的陪伴,再忙也不能缺席;对恋人的疼爱,再忙也不能减少;对自己的身体,再忙也不能透支;对身边的风景,再忙也要用心观赏……
反思过后,希望从明日太阳初升起,我们能忙得其所,忙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