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量子物理学史话》

在1887年的德国小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

一位叫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的年轻研究员

就站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

专心致志地摆弄他的仪器。

(物理实验室环境,赫兹在摆弄一个物理仪器)

那时候,

赫兹刚刚30岁,

新婚燕尔,

(赫兹新婚图)

也许不会想到他将和汽车大王卡尔·本茨(Carl Benz)一起成为这个小城的骄傲。

现在他的心思,

只是完完全全地倾注在他的那套装置上。

赫兹的装置是很简单的:

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电火花发生器,

有两个大铜球作为电容,

并通过铜棒连接到两个相隔很近的小铜球上。

导线从两个小球上伸展出去,

缠绕在一个大感应线圈的两端,

然后又连接到一个梅丁格电池上,

(装置示意图,百度有)

赫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两个几乎紧挨在一起的小铜球,

然后合上了电路开关。

过了一会儿,随着细微的“啪”的一声,

一束美丽的蓝色电花爆开在两个铜球之间,

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铜球间的空气被击穿,中间有蓝色的电流通过)

但赫兹不是要看这个装置如何产生火花短路,

他这个实验的目的,

是为了求证那虚无缥缈的「电磁波」的存在

在当时,谁都没有验证过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

但赫兹对它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

因为它是麦克斯韦(Maxwell)理论的一个预言,

(预言家造型的麦克斯韦)

而麦克斯韦理论....

在数学上简直完美得像一个奇迹!

它仿佛是上帝之手写下的一首诗歌,

是当时的大众超级偶像。

(超级偶像造型麦克斯韦在摇滚舞台上把麦克斯韦方程唱出来)

如果麦克斯韦是对的话,

那么每当发生器火花放电的时候,

在两个铜球之间就应该产生一个振荡的电场,

(同时引发一个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这个电磁波会飞越空间,

到达接收器,

在那里感应产生一个振荡的电动势,

从而在接收器的开口处也同样激发出电火花来。)

突然,铜环接受器显得有点异样,

似乎有微弱的火花在两个铜球之间的空气里跃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