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699年,年初,大雪刚过,处处银装素裹,寒意浓浓。这日,太原祁县的望族王家,主母崔氏诞下长子男婴。取名维,字摩诘,合起便是维摩诘,一个充满禅意,也是佛教大居士的名字,意为洁净、无染。
祖父在音乐方面造诣很高,曾任朝廷乐官,并培养了一大批弟子。祖父过世后,他常把玩祖父留下的乐器,有时居然能弹奏出当时盛行的曲调,父亲便为他请了一位教习音乐的先生,正是祖父的得意弟子。不过两年而已,他便能熟练演奏琵琶曲了。
母亲喜欢礼佛画画,父亲若不当值,便饮一杯淡茶,捧一本儒家经典。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逐渐爱上了读书作画,而弟弟王缙则写的一手好字,悟性都极高。
这年,他九岁,已有四个弟弟,还有一个最小的妹妹。家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人事无常。
那天,雨落地急,狂风呼啸,裹挟着雨珠,拍打在门窗上,兄妹六人,正围着母亲谈天说地。父亲的贴身老仆,浑身湿透,踉跄地扑倒在堂前,老泪纵横地告诉他们,王父处理公务时,骤然倒地不起,不多久便没了气息。
七天后,父亲下葬,他身穿粗布麻衣,头戴孝帽,在司仪的指导下,完成了长子应尽的义务。
不久后,母亲遣散家奴,举家搬到了蒲州崔家,生活虽不如之前富足,但兄妹几个知书达理,明白家中的难处,便更加用功读书,不让母亲操心。王维在这一年,写的文章已颇具文采,才名就在当地传开了。
2.
转眼间,他已年十五,身长七尺,五官长的清秀俊逸,也到了外出游学历练的年龄了。
临行前,他掀起衣袍,对母亲下跪一拜,便背上行囊,踏上了宦游之路。在长安,他一边游览名胜,一边结交友人,友人告知他,考取功名若有王公贵族的保荐会更为稳妥。然而,他多次拜访他们的府邸,皆被拦下。
在外四年,仍未找到出路,他常常挂念家人,尤其是外面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的节日里。这年重阳,秋意渐深,窗外人声鼎沸,他坐在窗前,望着天上浅淡的月牙,不经想起远隔千里的兄弟们,今日必定手持茱萸,登上了山峰。
想到这里,他情难自禁,写下流传千古的名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历经万难,他终于结识了唐玄宗的四弟,岐王李范,又凭借十五岁写成的《过始皇墓》以及《李陵咏》等诗作获得了王爷的赏识。岐王听说王维希望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但解元已被内定,加上自己的权势比不上从小和玄宗一同长大的九公主,便打算带王维去拜访九公主。
拜访当日,王维听了岐王的建议,穿着伶人的衣装,独奏了新作的琵琶曲《郁轮袍》,一曲终了,满堂哗然。岐王又介绍道,王维不仅精通韵律,还擅长书画诗作。
说着王维便呈上自己所做的诗篇,公主看罢,惊讶道:“这都是我平时喜欢的,我一直以为是古人所作,居然都是你作的。”于是,命王维更换衣服,升至宾客首位。详谈后,九公主允诺他,必会全力推荐他。
721年,他二十二岁,凭借自己的出色才华以及九公主和岐王的保荐,终于成为那一年的新科状元。
3.
一时之间,王维在长安风头无两,成为京城名门贵族的座上之宾。不久,任命下来,职位为太乐丞,从八品下,官阶不高,但好在是朝官,掌管礼乐事宜。
初秋,岐王宴请宾客,酒过三巡,岐王大醉,要求表演黄狮子舞,但这舞是专为皇帝准备,否则就是僭越,大堂之内,瞬时安静,无人敢应声。
但岐王不依不挠,王维看向自己的上级,上级对他无奈地点点头算是应下了。次日早晨,玄宗大怒,岐王畏缩不敢承认,结果作为掌管礼乐的王维却被贬官,被下放到两千里外的济州担任管理仓库的司仓参军的职位。
行至郑州,暮色渐起,下起了濛濛细雨,他透过雨幕,看到不远处老农正从绿草横生的田里归来,孩童赤着双脚在放牧,耳边传来鸟雀的啁啾。在这里,他写下被后人激赏的“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终于到达了济州。官场总是水深,他只做好自己分内事,不巴结,不得罪,过了平淡无味的两年。
一日,他去附近的乡下散心,落日余晖下,积雪闪着淡淡的光泽,迎面便看到长安认识的友人祖三,喜不自禁,连忙下马作揖。当晚,二人对坐在柴屋中,吃着简单的酒菜,感慨人事无常。第二天送走故人,王维写下流传于后世的《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直到726年,王维才奉命离开济州,距来时已过去五年。
4.
次年,王维带着妻子前往淇上任职,俸禄不高,但是事务也不多,也不用每日当值。
夫妻二人闲来便看书作画,弹琴唱曲。晚饭后,一起到月光下散步,此时春意正浓,泉水淙淙流过,他们惬意地听鸟语,闻花香,王维随口便吟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不久,妻子怀孕,然而,命运又给他开了个玩笑,妻子在生产时难产死去。那天,漫天飞雪,王维抱着妻子的尸体直至深夜。“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此后,他终生未娶,独自品尝着孤独与相思长达三十余年。
妻子死后,他去职闲居,并入了佛门。在家中写诗画画,冥想静坐,参禅悟道。傍晚秋雨过后,山中草木青葱,愈发显得静谧空旷。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斑驳地洒在路上。新雨过后,泉水充盈,叮叮当当地滑过石头,发出清脆的响声。
不远处的竹林里,在河边浣纱的姑娘们,正嬉笑着往家归去。莲池中传来哗哗的水声,仔细一看,原来是捕鱼的老翁见水涨起,便划船到池塘深处打渔了。这便是《山居秋暝》的情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
735年冬天,经宰相张九龄推荐,王维奉命出任右拾遗。次年,张九龄遭奸人李林甫等人排挤,渐渐远离权利中心,直到被贬,王维已经做好了被贬官的准备,然而李林甫反而重用了他,命他出塞。
初秋时候,王维启程,半月后,眼前便是苍茫辽阔的大漠,大雁高飞,远处一股炊烟徐徐而上。奔流不息的黄河之上,垂着浑圆的落日,他被眼前的景色迷倒,吟道: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在此住了半年,已完全适应了军旅生活,期满,回朝。李林甫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又让他出任南选。南选位于岭南,民风淳朴,他为造福百姓,整吏治,建学堂,重农桑。在他当职的一年里,百姓安居乐业,深受百姓爱戴。
返京后,他利用闲暇时间,在辋川修建了别墅,占地面积不大,但屋后是山峰,屋前是湖水,旁边是竹林和溪流,景色宜人,适宜养老,专门为母亲建了个佛堂。建好后,他回到太原接母亲,结果回家不久,母亲便故去。
三年丁忧,再次回到长安,已是物是人非,王维便在辋川别墅过起半隐的生活,平日里吃斋念佛。山中静谧,无人经过,只偶尔才能听到零星的人语声。傍晚,一抹夕阳透过深林,照在青苔上,他就在这安静的环境中写下了著名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755年,安禄山兵变,安史之乱爆发,十一月,东京洛阳沦陷,次年正月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准备夺取长安,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封锁了消息,连夜带上杨贵妃逃跑了。
王维得知后,长安已经陷落,安禄山下令,全力搜捕朝廷命官,送到洛阳,若不愿意归降,便以入狱相逼。他的昔日好友韦斌被俘,家人被扣押,只好接受伪职。而他不想被抓,更不想为安禄山效命,便准备去终南山躲避。
逃亡途中,他还是被认了出来,押送途中,他吃下早已准备好的哑药,安禄山生性多疑,并没有放了他,把王维软禁在菩提寺。
安禄山日日在凝碧池上大摆宴会,逼迫梨园子弟为他演奏,乐手们思念旧朝,奏乐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其中有个人叫雷海青,表演途中,抛掉乐器,面向长安城的方向,失声大哭,结果被车裂而死。王维知道后,悲从中来,作下《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7.
757年,安禄山被杀,唐肃宗夺回两京(长安和洛阳),这年王维五十九岁,收复洛阳后,唐肃宗开始处置接受伪职的官员,分斩首、赐自尽、杖刑、贬谪、囚禁六等罪。
王维被囚禁期间所做的《凝碧池》救了一命,加之王维的弟弟王缙一直拥护唐肃宗,所以只是被贬谪而已。
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今,他每天参禅礼佛,居住的地方家具寥寥,只有茶铛、经书和绳床,不再过问身外事。
761年,七月盛夏,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给弟弟王缙写下一封遗书,停笔而化,享年62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或许,他正怀揣一捧红豆,去和妻子相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