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愿意让孩子从小接触带悲剧色彩的名著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太小,心智不成熟,接触悲剧会不会太沉重?会不会太早认清世界的残酷?但我想说,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年幼,才更应该种下这颗“理解不圆满”的种子。

我家孩子汤圆圆,在四岁那年就迷上了《西游记》。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版本他都追过——漫画、原著、电视剧、卡通,来者不拒。他对故事情节熟得不能再熟。

但有一次,我们一起看86版《西游记》,播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那一幕,他竟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即便他知道孙悟空终将重获自由,但悲剧性的情节瞬间,依然会深深刺痛他的内心。

孩子不是不懂悲伤,他们只是从未学会如何面对。

动画的完美结局,养不出真实的心智

现代动画片给孩子构建的是一个封闭而美好的世界:坏人总会被惩罚,好人终会得偿所愿,困难终将过去,结局一定温暖人心。没错,这些故事温柔、美好,但也太理想化。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远没有那么圆满:

有时候你努力了,还是考不过别人;

有时候你真心对人,还是被误解、冷落;

有时候,没有人做错什么,但一切就是变了。

这种“不圆满”,这种“谁都没错却还是失落”的情节,才是人生的常态。

悲剧正是通过这些“不圆满”,教会孩子一种力量: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

读悲剧,不是为了悲伤,而是为了理解人生的底色

我读《红楼梦》很多年。小时候被宝黛爱情感动,长大后才明白,这部书真正打动人的,是那种“好人不一定有好命”的深刻无奈。

《边城》更是如此。所有人都温柔善良,却还是没能等到一艘回航的船。这不是巧合,这是命运。

孩子如果从小只看到童话里的世界,他很难理解为何现实不是“努力就会成功”、“付出一定有回报”。

悲剧给孩子的是一种缓慢的启蒙,让他们意识到,善恶并不是世界的唯一分界,更多时候,是命运本身的不可控。

你不想他经历悲剧,但你能教他如何走出来

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的人生有悲剧,但我们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朋友会离开;

老师会误解;

初恋会失败;

有些事再努力也达不到。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有“面对悲剧”的能力。

就像有人说的:“早一点知道人生不会事事顺利,未必是坏事。”

当孩子第一次因为书里的人物落泪,不要急着安慰;告诉他,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告诉他,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的童年、理想的学校生活、顺利的成长轨迹,但没关系,悲伤过后,他依然可以勇敢往前走。

悲剧,是成长的成人礼

如果说童话是给孩子的糖果,那悲剧就是他们通向成熟的钥匙。

它让他们知道——

有些痛,是必须经历的;

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有些失去,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但也正因为这些,他们才会明白:

原来世界这么宽,情绪这么深,人性这么复杂,而他们,也会越来越有力量。

所以,我从不回避悲剧色彩的名著

有人说孩子小,不要太早让他们接触“悲”。

但我想说,比起迟早要经历的现实,不如让他们早一点从书里看到人生的真相。

这不是残酷,而是慈悲。

读懂悲剧的人,会更懂生活。

他们不会轻易崩溃,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也不会因为一个离别就失去前行的勇气。

所以,当汤圆圆落泪时,我没有打断他,我抱着他,看他流泪,看他理解,看他思考。

悲剧不是让孩子变得悲观,而是让他们学会——就算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我也依然可以好好生活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