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想来也是,有那么多的家长挤破头去大城市,即便租住地下室,也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除了优质资源,不能否认的是大城市还能让孩子增长见识。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的差距,有时不是不同教育资源效果产生的后果,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更有可能来自不一样的见识带来的自豪感或者自卑感。课堂上,也许都可以侃侃而谈,课堂下,就可能是不同的背景下不同的见识带来的不同的反应和不同的感觉。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互加美丽乡村网络课程,不是说这些课程真的特别能加分,也不能说这些老师就真的比我们的老师优秀很多,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接触不同的老师,用老师们不同的视角,带给孩子们不同的感觉,这样别开生面的课程和活动,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能启迪孩子的思维,开动孩子们的脑筋,能让孩子们与互联网接轨!
就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考分依然很重要,而高分当然是一种能力的象征,除了个别个案以外,不能否认大多数高分就是高能。所以,面对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的高考,中考,我们更多时候只能按需施教,必须“应试教育”。
但是,是不是老师也只需要按需施教就可以?是不是只会做考卷上的题,只会讲教材上的内容就可以?
应该不是!除了让学生学更多知识长更多见识,老师更应该有更多知识和见识,老师不能在努力让学生考高分的同时,自己也只能适应应试教育。当高考中考单纯考知识点的题型越来越少,能力型题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更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题。
成熟的一个标志是学会接受新事物。
读“无用”书,做看起来跟自己没有关联的事情,表面上看来与进步关系不大,实际上有暗流涌动,滴水穿石的进步。无论你认可与否,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千变万化,唯有进步,接受新事物才能适应时代,顺应潮流。
这几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其中一条是怎样通过阅读扩充知识,我的见解是“这本书是《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所以它是围绕教师去描述的,围绕扩充教材知识描述的更多,实际上,我认为,靠阅读知识扩充知识,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它体现在我们的方方面面,不只是教材知识,和教材以外但跟教材有关的知识。我们用手机读过太多碎片化的东西,包括各类新闻,各类心灵鸡汤,我们真正记住的有多少?实际上,我们依然可以说出我们小时候读过的书的内容,却会忘记一小时前看的手机上的一篇文章内容,所以我更推崇纸质的书籍阅读,我的经验似乎纸质的阅读对扩充知识更加有效。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关注过现在的中高考题,特别是高考题,只简单的考知识点的题型越来越少,无论是哪门学科都注重能力型的题,也就是说没有积累大量的知识,还有一定知识积累下才有的判断力,真的是很困难。”
所以,我们读的无用书,我们学的一些无用的东西,在无用的表面之下,是你逐渐丰盈的内涵,内在。
不要拒绝任何方式的进步!
不要只接受能带来利益的学习。不要带有功利性的做所有的事情,有人说过“太过功利的事情不长久”,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