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但是就有那种为了爱情不要江山不要自由不要事业的人,又或者是因为有了爱情,自由江山事业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我在读的时候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种血淋淋鲜明的对比,血腥而又惊艳。那种对比强烈到就像手机相册里的对比度调到100+的地步。
凯蒂和塔莉的相遇就是一场颜色鲜明的对比画。塔莉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刚一出场就可以吸引在座所有人的眼球,每个人都渴望可以看一眼这幅漂亮的油画。而凯蒂则是一幅素描画,灰色黯淡,只有那一抹用尽心思画好的阴影在含蓄地暗示着自己的存在。因为温婉含蓄而无人无津,即使内涵丰富也鲜有人烟。但是正是因为不同,两个人才可以做一生的朋友。
青少年之间的友情因为一杯啤酒或是月夜的一次谈话就可以开辟新天地,允诺下一生的诺言。成年者之间的友情,可以因为一场艳遇一张床单就可以誓死不见。
她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凯蒂选择家庭,塔莉选择事业。
凯蒂来自一个温暖的家庭,没有目睹父亲被杀的惨状,没有母亲遗弃的伤痛,没有暴力强奸的阴影,所以她缺乏让男人迷倒的神秘感。
因为是乖乖女,因为不突出,因为不神秘,所以被遗忘。
她的每次出场都是笼罩在别人的光芒下,连去上大学选专业选职业也是一味地躲在塔莉的光芒下行走。和自己的恋人在一起,也始终难以逃脱塔莉的影响。
塔莉有着神秘身世,不知道自己的亲身父亲是谁。如果她的父亲是美国总统肯定她的一生会更加传奇,但是这本书的主旋律不是叙述她的父亲的影响,所以她的亲身父亲就失去了吸引读者的引力,只是用她的母亲都不知道是谁这样的借口让这个人消失。
塔莉具备一切女人花的特质,皮囊漂亮,穿着张扬,她站在马路上等校车都是一种魅力的吸引。她有着完美的身世,这个身世是指主角光环的身世。
父亲未知,母亲不辞辛苦地一次次将自己找到又抛弃,构造了完美的心理创伤,这些创伤的存在让她和凯蒂的友情总是出现周期性波折。
处子之身早早就在十六岁被一个帅气学长强奸了。在爱情上遇到的泡沫让她的心理创伤更加深刻,这成为凯蒂难以爱一个人的因素之一。
一个人很会爱人,他的出场就带着满满的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光芒有他的原因,同样的一个人很不会爱人,一出场就带着死神的面具却又人人爱他,也有着他痛苦的根源。
这些只是她们差异的根源,而这些前因导致的后果就是她们人生的选择,这才是我觉得对比最为强烈震撼的所在。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胸怀大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傲气让我们相信今生我们必会创造历史。小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我们要上北大清华,大的时候我们会说我们要做CEO,成为第二个马云,但是后来我们很多人慢慢地偏移了自己的轨道。
曾经的豪气冲天慢慢化作了安身立命,我们愿意在一个小城市做着一份枯燥的工作,因为我们想要陪伴自己身边的那个人慢慢变老。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就可以了,不想浪费时间去奋斗了。
塔莉的人生选择无疑是这种,这种选择可以说是为了爱情。女人的生性是母性光环,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强调每个女人都应该做家庭主妇。我只是想说,当你真的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就是怎样陪他一起变老,你会发现你的豪情壮志在和他的相处中慢慢磨掉。曾经你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当你遇到他之后你反而觉得每天一起吃早餐就是人生大事。
塔莉觉得在家里做家庭主妇就很幸福,她的选择就是一辈子住在自己的爱情搭就的小窝里。她的一生都是在为这个家庭付出,从送孩子上学,到在家里做曲奇饼干,她的每一天都被各种琐事占据,钟表上满满的都是分给家人的时间和爱。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经营自己的爱情,结果是很显著的,儿孙满堂,平凡但又伟大的一生。
我曾经也梦想着可以衣锦还乡,名留青史,史家传唱,但是直到我遇到一个人之后我的整颗心都静下来了,瞬间觉得自己老了好几岁,只想去领证,在一个小城市度过自己平平凡凡的一生。有一天我去庙里,我在每一个神仙面前下跪,虔诚地祈祷,和那个他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凯蒂在遇到爱情与事业的抉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事业。她的老教授问她愿不愿意陪他走,她拒绝去那个穷乡僻壤,因为那里不适合她的事业发展,她选择去更大的舞台工作。
在很久很久以后,凯蒂成为了最红女主播,当她独自躺在偌大的房间里的时候,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孤独,发现曾经滚过的床单连一丝血红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发现自己奋斗一生的东西是那么的虚幻。
只是这个时候凯蒂已经人到中年。
在化妆间里继续在脸上浓妆艳抹,只是再无年轻时的快乐。再遇到曾经的情人,他已经有了新的归宿,那一刻自己的心里真的有一丝羡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