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推荐中描述的“一个平凡人有过的失败却不失意的人生”之书的好奇,我漫读了这个朴实无华,情节也非跌宕起伏的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斯通纳~是个性格偏内向的人,这种人注定不会在人生中活出炫耀光彩的一瞬。
但当我读到结尾斯通纳的濒死之思时,当他一次又一次问自己“你还期望什么呢”,当他在濒死之时感到“他就是自己,他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人”时,我突然仿佛看到了这个人,以一个雄伟且屹立不动的沉睡火山的姿态出现在我眼前。
他的一生,曾出现过几次岩浆喷涌,但那绝不是激情的喷涌,那平静且温和的岩浆闪烁着迷人的亮光,缓缓从山顶流下,尽管很快那岩浆就趋于灰暗。但那亮光,在故事的结尾,却像再次集中起来,以一种狂暴的姿态,喷射而出。
斯通纳的人生转折
斯通纳的人生就像大多数平凡人所经历的一样,没有波澜壮阔的潮起潮落,没有宏大的强有力的人生目标,大部分时间都顺应环境和命运的安排。
但这样一个人,内心却有着自己纯粹的单一的想法,这种不复杂的坚定,在复杂的社会中,是那么弥足珍贵,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经历时间的考验仍被人传诵的原因吧。
转文学院
一个出身农业区的农学院学生,不出意外,应该就着父母的想法,顺利毕业回农业区务农。
而转折发生在大二必修的英国文学课上,冥冥之中,有种力量让他烦恼、不安生,他经常回想到课堂上的细节和作品中的词句,而阿切尔•斯隆教授那潜藏在单调语句后面的力量在不断牵引着他。
在一次课堂问答中,斯通纳在众目睽睽下没能回答出斯隆的问题,斯隆问到,“莎士比亚先生穿越三百年与你讲话,你听到了吗?”
之后,斯通纳中断了农院课程,专修文学,他没能弄明白自己的打算,但不想回农业区的果决让他自己都为之震惊,斯隆给了他答案,你置身于爱中,事情就这么简单。
热爱能让一个人跳出原有的人生轨迹,这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只需要顺从自己的内心,慢慢行进下去,让命运给出最好的安排。
放弃参战
在美国同德国宣战时,斯通纳已经在本校代课,当大学中涌起应征入伍的潮流时,当身边最好的朋友都加入时,斯通纳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他的人生就像他安排的那个框架一样,像大学的图书馆。而现在,当身边的人都为参战狂热时,他却无法顺应时代的感召,将自己的图书馆摧毁。
于是,他申请了免征入伍,这条逆时代响应的道路是艰难的,注定被许多人看不起,甚至他的好朋友也说他会遭受灭顶之灾,可他无法做出违背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愿,尽管外界将此举动视为弱者的退缩。
当德国打着正义的旗号发动一次大战时,为寻找战争借口,欺骗人民,德国发表《告文明世界书》以答复法国人和英国人,当时德国九十三名科学家、艺术家、学者或牧师共同签署这份臭名昭著的宣言,X光的发现人伦琴签了名;进化论者海克尔签了名;把祖国看得高于一切的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也签了名。
战争让人陷入无理智的狂热,有多少人能坚信自己心中的真理,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这里很难不让我想到爱因斯坦,罗素曾评价他:“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当世界滑向战争边缘的时候,当人类即将面对黑暗时,他倡导和平与真理;当世界陷入疯狂时,他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世界狂热的时候,他保持着独立思考。”
追求爱情
在一次聚会上,斯通纳不可避免的爱上了一位举止高贵的女孩伊迪丝,
未完待续,这周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