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就是我家”系列

瞧,这就是我家

顾天笑

人们最终的归宿,这是中国人家的含意。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让我们体味亲情,体味大爱无边。

父亲是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角色,缺失了他,就会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而我的父亲,是一名船员,长年出差在外,有时传递爱的方式可能只是一个电话,或者偶尔寄来一些象征着节日意义的钱。而在家庭需要他时,他却很少能出现在我们身旁。在过年过节时,他想回来却工期未到,心的有余而力不足,这也经常使妈妈大发雷霆。然而他一旦回来,我们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有时他扛着鱼杆,带着我们去钓龙虾,有时我和他一起捕鱼,我们乐在其中。但是等爸爸上班时间快到时,他变得忧郁、焦虑,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激起他的暴怒,而此时我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一次次重击之下,感到一切都变得模糊、昏暗。但我能理解爸爸,我知道爸爸是担心他去上班之后,我和妈妈闹矛盾。有一次,爸爸上班前给我写了一段话:“儿子,你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你要照顾好妈妈”。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长大了,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妈妈的。”

我们生日的那天对一个人来说却是最痛苦的时候,她就是妈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阵撕心裂肺疼痛之后,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落地。回想往事,温暖和严寒交织着,灌满了我的整个心灵。我的妈妈是暴燥的,同时也是和蔼的。有时因为一道不会的题目,可以骂的我崩溃。有时当我内心充满负面情绪时,她又总能耐心开导我。为了让我健康快乐成长,更为了给我树立学习榜样,她每天在家学习家庭教育。妈妈从一个只关心我学习结果的人转变成一个认为学习过程更加重要,妈妈走进了我的内心,她掌握了教子之道。

无数个夏夜爸妈在我熟睡时帮我驱赶蚊子,在我和朋友们的欢笑声中挂着微笑,他们收回了往日的严肃。

这就是我家,我那温暖的家。我永远的归宿。

快评:对爸妈“严厉”的描述中充满理解与领悟,见出善解人意与成熟,字里行间有感人力量在。有些语言表述再自然一些会更好。


瞧,这就是我家

沈砚翎

家,或许是一座房子;一个地址;一群人……

在我的印象里,家,是一处港湾,一个怀抱,和那份化不开的浓浓亲情。

我的家里,有四口人,算不上什么大家庭,可我们却像一根铁链,牢牢地系在一起。

“话痨”奶奶

奶奶六十出头,慈祥的笑容挂在险上,此时,她的眼睛就眯成两条弯弯的“月牙”。奶奶腰间总是系着围裙,手上戴着袖套,忙里忙外,不一会儿,衣架上就晾满了奶奶洗的衣服;我的“猪窝”被整理得井井有条;为我亲手缝制的拖鞋,也整整齐齐地放在了门里。

回到家,猛地一鼻子,饭菜的香味就涌入鼻腔,红烧肉,番茄大虾,炒青菜,罗宋汤……应有尽有。看得我垂涎三尺,奶奶看我一副“馋猫”的样子,嗔怪地戳了戳我的头:“净知道吃!”但一向刀子嘴,豆腐心的奶奶,还是不忍心饿着她的“宝贝孙女”,挑了一块最大的肉,塞到我嘴里。嗯,是家的味道!

“贫嘴”老爸

爸爸四十三岁了,却已经头发斑白了。虽然看着老爸平时总是眯着眼睛,看上去懒洋洋的,但他的嘴巴可毒了,我遗传了老爸的基因,所以我们俩一言不合就“开怼”,特别在饭桌上,总是“火药味”十足,而妈妈和奶奶则是两个看客,时不时为一方“加油助威”。

“贪嘴”老妈

妈妈三十七岁,却有一颗未长大的少女心。在家里,我和妈妈一起玩耍,大吃大喝。在外面,我和妈妈出双入对,像是好姐妹一样。每次出游都是我查资料,组织,找路,带路,干苦力,妈妈则负责玩,开车,刷卡。“收拾东西,我们出发啦!”“好嘞!”

平平无奇的我

​我长得高高的,今年十二岁,正在一所初中读七年级,无论是在长相还是在学习上,我都平平无奇。唉,再努把力吧,我坚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的,加油!

这就是我的家,虽然不富有,但它温暖,快乐,长久。这些,足矣!


快评:形式有创意,语言简练而生动,传神地刻画家庭成员,传递满满的幸福感。“话痨”奶奶不话唠,“贪嘴”妈妈不贪嘴,细节刻画有缺席,是不是?


瞧,这就是我家

范凌开

“呲啦”,厨房里的妈妈把切好的生菜下锅了,书房里爸爸忙着自己的事,而我房间里的钢琴也传出了“叮叮当当”的悦耳的声音。这就是我家在下午五点钟左右的情景。

餐桌上,我的妈妈宣布了一件事:明天开始,她要加晚班,所以晚饭就得由爸爸来烧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就凉了——记得以前有几次也是这种情况,要爸爸来烧饭,结果他烧西红柿汤忘了放盐。做酱烧鱼时不小心把酱油放多了,就想多放点糖来掩盖咸味,结果糖也放多了……那一次晚饭我尝到了世间最“色香味俱全”的菜。结果我只好扒了几口饭,回房间吃我偷偷藏的零食了。更可怕的一次……

所以这一次,我完全不抱有任何希望,就在回家路上买了几块面包。回到家中,老爸已经在厨房中忙开了:洗菜、倒油、切肉……饭点到了,我闭着眼到饭桌旁,准备迎接那世纪之“最”。睁开眼,嗯,看着还不错,但味道可能不太好。刚坐下,我爸就给我夹了一块肉到碗里:“来,尝尝你老爸的手艺。”我看着那块肉,就像在看着一个引信被点着的鞭炮。我伸出舌头舔一舔,哎,味道还不错!一口咬下去,我满眼放着光:“老爸烧的菜不难吃了耶!”我爸哭笑不得地看着我:“什么叫不难吃了,难道我烧的饭以前不好吃吗?”“对对,以前的饭难吃的要死,搞得我只好吃零食来充饥。”我的话脱口而出:“哎呀,不好,泄漏机密了!”刚说完,脑壳就被敲了一下子:“好啊,你小子,居然敢偷吃零食,还有没有剩下的,交出来,由我来把它‘销毁’!”

第二天放学回家,我偷偷地走出厨房,看到了一个让我惊奇的一幕;手机开着百度站在灶台上,而上面全是“如何烧出美食”。我爸发现了我,慌忙地把手机藏了起来。

瞧,这就是我家,一个充满惊喜与乐趣的房子。我爱我家。

快评:场景介绍入题不错。爸爸烧菜过程描述有趣味,可是如何更好地扣住“我的家”呢?

瞧,这就是我家

朱晨宇

啊!这,就是我家!

“呼”锅内的一切映入了我的眼帘,奶奶走了过来,“饭好了”我兴奋地冲出了厨房,家里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爷爷给我们讲几年前的事儿,爸妈正在那儿谈论今年的工作。我转过头,拿着妈妈新买的书读了起来。“轰”可吓了我一跳。原来是外面在放爆竹,我拿着个灯笼走了出去。烟花放出的烟变得若隐若现,随后火光冲天,使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回头想想,酒呢?酒去哪儿了?奶奶一会儿就拿过来吧。果然如我所料,奶奶拿了一大瓶的酒慢慢走来,终于开饭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场景。难道不热闹?

奶奶突然转过来“小宝,你知道今天为什么要放爆竹吗?”我摇了摇头。“哈哈!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用爆竹来为新的一年祈福”,奶奶指了指妈妈椅子旁的爆竹。你看,都准备好了。那么多。我睁大了眼睛。等一会儿,咱吃完了饭就去放爆竹。听这话,我兴奋极了,盼望着一家人放爆竹的场景。看看外面的黑天。手里拿着一本小说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他们原来已经开始放爆竹了。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天空中绽放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原本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爆竹灯光照在我们的脸上。身后的影子是连着的不就是亲情吗?雪地里有五人的脚印,一双小脚印和4双大脚印。

这就是我家。在说说笑笑中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在知识中,我们收获快乐,我们家就是这样。夏天凉爽,冬天温暖,流出来无尽的亲情。

瞧。这就是我家。

快评:截取春节场景表现家的温馨快乐,描写中传递出观察的细致。结尾处“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如何对应文章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