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6年前第一次读到刘震云的两本小说,分别是《一句顶一万句》和《我叫刘跃进》,当时就觉得妙趣横生。这次再读本书,依然很有感触。这两本书都带有刘震云独特的风格:文字朴素,行文流畅,有时还有一些诙谐幽默;小说里出场人物众多且以平凡小人物为主,从一个人物牵扯出另一个人物或者一串人物出场,有一种戏台上人物轮流亮相的感觉。小说人物虽多,但作者以他深厚功力写得个个性格鲜明,都立得起来。
书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本书的主旨,一句顶一万句,用一句俗气的话说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小说写的是人与生俱来的孤独,体现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很难找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或者以前能说得上,因为种种原因,之后又说不上话了。因为与人说不上话,或者为了找一个能说话的人,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乃至命运发生彻底改变。
两个主人公吴摩西和牛爱国在命运上有很多相似。他们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职业,也遇见过不计其数的人,但是能说上话的人很少。他们的婚姻也是相似的,吴摩西与吴香香,牛爱国与庞丽娜,都不是因为感情走到一起,说不到一起去,最后女方都出了轨。当吴摩西在火车站看到吴香香和私奔的情人老高同甘共苦,当牛爱国在小饭馆里和章楚红擦出火花时,他们可能在心里才真正对自己遭到的背叛感到释然。
杨百顺走出延津的七十年后,牛爱国回到了延津。当牛爱国来到延津的街上,了解到当年吴摩西和吴香香的馒头铺已经成了酱菜厂,神父老詹的教堂成了洗脚城,吴摩西挑水的井建了卷烟厂,这可真是人也非物也非。若不是牛爱国挂念着母亲曹青娥去世前最后的念想,回到了延津,恐怕姥爷吴摩西和母亲曹青娥在延津再没人提起,更不用说过不了多久吴摩西和曹青娥在延津的印迹就会彻底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我想起王菲在《百年孤独》里唱的: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