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

读完宋庆龄的一生,热泪盈眶,百感交集,敬重和悲悯油然而生。

她和孙中山先生相识于1984年,那年他二十八岁,她一岁。作为战友宋嘉树的女儿,她从小就知道孙先生是反清统治的英雄。

她十八岁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发表在威斯克学院杂志上,她说,中国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甚至是滑铁卢以后最伟大的事件。她思想的深刻是在孙先生身边工作的大姐宋霭龄所无法企及的。

照片上,她没有姐妹们的泼辣外向,她是内敛而腼腆的。她柔和清冷的外表与笃定坚毅的内心相得益彰,形成外柔内刚的气质。她嘴角的坚毅和思想的深邃远超她的年龄。

之后她代替姐姐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晚年后回忆,“我当时并未爱上孙文,只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能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她确实是罗曼蒂克的,他们无所不谈,家庭琐事,革命理想,危险与机会。如果说爱情像人生路上的一盏灯,照亮你的人生。那她让他在暗淡的人生中看到了希望,不仅点亮了他心中的光,也为他的事业助力。

不出所料,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首先是大姐,她以前追求过孙中山先生,但是失败了,这件事宋家圈子里无人不知,而孙中山先生却接受了妹妹的感情。从此姐妹再无交集。

母亲苦口婆心百般开导,父亲更是摆出家长的权威,大声斥责,而她抿着嘴角,不发一言。在女儿的坚毅面前,父亲像斗败的公鸡,不堪一击。

之后她在女仆的帮助下离开了家,来到日本。不知道在她偷偷离家的时候,内心是否有过片刻的犹豫?

1915年,孙中山先生和原配解除婚约,在日本与宋庆龄结婚。照片上的他们没有寻常夫妻的甜蜜与幸福,他们像战友,肩并肩,坚定地注视着远方。

相伴不过十年,孙中山先生因肝癌撒手人寰。她最无助的照片摄于孙中山灵前,眼神没有了往日的坚定,透露出哀婉凄迷。

她地位尊崇,独居五十六年,陪伴她的是她弟弟送给她的小型收音机和施特劳斯钢琴,抚慰她多少个寂寞的日日夜夜。

卸去家国情怀,她的一生是多么让人同情。如果时光倒流,让她重新选择,她还会在那年逃离家庭吗?

我想她会的,总有一些大女人,她们关心的是家国情怀,而不是小情小爱,例如居里夫人,秋瑾。梦想的驱动力才是她们一切行动的源泉。

一个人能为理想付出多大的代价,路就能走多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