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研活动,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收益匪浅。无论是观看易凤老师和陈小兰老师的公开课,还是各位老师的评课,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对于这两节课,我也想梳理下今天的收获。
第一节是易凤老师一年级的《观察一瓶水》。这节课从颜色、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等来观察水的特征。课程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是达成了,大家也在“无色”和“透明”的问题进行辨析,究竟如何解释“透明”才让学生更好理解。这确实是一个难点。我认为在谈论透明的问题上,可以借助一个透明的有色玻璃来辅助,可以区别出“无色”和“透明”不同。另外,对于重点知识点,可以重复说和多次说,这样可让学生思维具有连贯性。这个做法,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多多采用。
课堂
第二节课是陈小兰老师三年级的《地球的形状》,听了这节课,让我对地球是圆的这一命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陈老师的课堂,可以发现陈老师备课之认真,准备之充分。从“天圆地方—海边帆船—月食—麦哲伦环球旅行—登月”这几个环节,为学生娓娓道来。这个过程也是经历了猜想到推测,最后到证实,更加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本节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课堂中的三个视频,这三个视频既具有趣味性,又兼具知识性。学生更易接受。这节课如果真的要提建议的话,就是课堂的板书放置的时间,如果能够根据课堂内容及时板书,就更好了。
板书
磨课,上课,评课,对老师来说,都是一场历练,也是一种成长。今后,希望能听到更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