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的语感
从呱呱落地开始,婴儿的第一声哭喊,便是人类的天籁之音。这哭声,是生机,是活力。
仔仔出生的初期,大概在0-3个月吧,仔仔不适时,通过哭的声音来表达;满足时,通过笑的表情来传递。偶尔,仔仔也有简单的发音,比如,打了喷嚏,则发出“qi~”的一声,大抵这就是语言的生理现象。
后来,大概在4-8个月吧,仔仔的发音不断在发展,在提高。
有一次,仔仔趴在床上,忽然,他叫出了“ba-ba”这样的连续发音,阿姨高兴地对站在一旁的爸爸说,孩子他爸笑了。尽管这叫声不是仔仔的自觉行为,但如果巧合多了,累积久了,语言的表达也就成了必然。
随后,生理现象的语言,使用连续音节发音的表达,仔仔也就越来越多。
有时拉大便,仔仔哼着:“嗯~嗯~嗯~”一副用力而又享受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跌倒了,他竞然喊着:“哎~哟~喂~”一时,我被惊呆了,要知道,这可是三个不同的连续音节啊,是高难度的发音,我的仔宝,居然被他真真切切地“说”了出来。如果这也是生理现象,那一定是人类所独有,我们的仔宝获得了这一语感。
再往后,爸妈带仔仔第一次去逛超市和商场,货架上摆满了物品,仔仔这里瞅瞅,那里瞧瞧。因为仔仔还不会语言表达,这种生活实践,今后仔仔一定会表达得出来:“这琳琅满目的物品,让我目不暇接啊!”
等到仔仔“断亲喂”的第八个月上,我遛娃到了小区门口,人来车往,进进出出,我们的仔宝,本来需要不停歇地走动,但在此处可以静待半个多小时,而且看得投入时,竟然在手舞足蹈,莫非我们仔仔已然感受了“熙熙攘攘”和“车水马龙”了吗?
随着我们在小区走动,猫来了,狗到了,我说“猫”,仔仔眼看着猫;我说“狗”,仔仔头转向狗。这时,仔仔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了起来,开始对简单的词产生理解,并具有了一定的思维空间,这就是来自生活实际的语感。
仔仔的语感,也来自于模仿。曾几何时,我撮起嘴唇,吹响口哨,他也努起小嘴在尝试,可惜难度太高,只好作罢。
至于表情语言,那就更为丰富多彩了,仔仔倘若玩耍得正欢,你叫他,他会一脸萌呆,似乎在说:“叫我干嘛呀。”此时,如果一概以“顽皮”而论,那是对仔仔最大的误解。
所以,语言虽为人类所特有,但期待仔仔有强大的语感表现力,还需要不断地发现、挖掘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