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一片大山里的小小村庄,远离喧嚣,遗世而独立,安静、淡然。
村庄被群山包围,人烟稀少,而土地却是不少的。平地,河边,山沟,山地,处处都有田地,分布在小村的周围,为村民提供日常所需,同时也是小村里的眩要经济来源。
儿时的记忆里,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玉米、高粱、大豆、小豆、谷子、地瓜、花生等,甚至有段时间还种过棉花。而如今,只有盈满田间的玉米,单调、无趣。
山村里的人们,春种秋收,日子平淡且富足,安静却温馨,那时年少,一切都美满如斯,平安喜乐,无忧惬意。
每值盛夏,河水丰盈,儿童于水中嬉戏,累了就会在边上的田里坐下,躲阴凉。馋嘴的孩子就会寻着最高的高粱穗,钻进去地里去,折断,偷偷的嚼食秸杆内甘甜的汁液。当然,寻找哪根高粱杆内的汁液最甜,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不是每根里边都是甜的,有的有淡淡的涩味,而有的却如变质的糖水般,有种说不出的怪味。
挑高粱杆一定是那种长的非常健康的,不能太粗,太粗的一般都是中空的,没有水份;也不能太细,那一定是营养不良的。一定要看准外型,那种高高的却决不粗壮的才行。然后轻轻的扒开外面的皮,可以看到高粱杆上的白霜,白霜一定要生得细密切均匀。抹掉白霜,露出那青翠而带着晶莹的那种高粱杆,那才是上品,味甘且汁水丰富,回味无穷。
最完美的季节是夏末,因为,那时玉米可以吃了。村里的玉米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个棒子可以卖出一块多钱呢。可是那与孩子们有什么关系呢?等到玉米胡子变成焦褐色的时候,耐不住性子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跑进玉米田里,去寻找自己心仪的目标去了。不一会,每个孩子都会抱着两根玉米棒子冲出来,在山里找个山洞,拾柴、生火。过不了多少时间,烤玉米的香味就能传出去老远,孩子们吃得满手、满脸都是黑乎乎的一片。被村里的大人撞破责问,支支唔唔的不知所云,却也是屡教不改,更不会供出同伙,这叫义气。大人们无耐的摇头走开,孩子的脸上又写满了笑意,眼珠乱转,在研究下一次是不是应该躲得更隐蔽一点呢?
你吃过那种刚刚在地里拔出来的花生吗?小小的一串串,壳与果长在一起,根本扒不开。找溪水洗净上面的泥土,整个放在嘴里嚼,汁水甜甜的,却没有一丝花生味。
远远的一片地瓜地,小小的柔柔的地瓜秧软软的爬在地面上,小孩子看看四下无人,眩光用双手,或是找来树枝、木棒开始努力挖掘出下面那小小的地瓜,跑到溪边洗净,这是最好的零食。当然,有大一点的孩子在时,就会找个地方,将地瓜埋在土里,开始生火,烤地瓜的香甜是没有什么可以比拟的。
那群一起做坏事的孩子,现在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小山村里也再也寻不到他们的身影了。是的,他们都“进城”了,摆脱了农民的身份,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村子里的田里,再也找不到花生、地瓜了,再也没有那些带着白霜的青翠的高粱杆了,更别说那群馋嘴的孩子了,甚至连孩子也没有了。村子暮气沉沉,活力尽失了。盈满田地的玉米,单调的挥舞着叶子,标枪般挺立整齐,却没有了那一丝灵动。
我的家乡,我梦里的故乡,也只能存在梦中了。